破罡湖:安庆母亲湖的人文地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7-02-13     浏览:2549次

 

破罡湖:安庆母亲湖的人文地理解读

老城闲人

水所在 城东北

  水所在,城东北,名破罡。

  大多安庆人知道城西石门湖,知道城东石塘湖,对于破罡湖,则有陌生与神秘之感。

  早前我们说安庆地理,也通常以背负山,周环水来概括。之中的,习惯性认定为三面,南是长江,西是石门湖,东是石塘湖。直到现在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认知错误:安庆城区最大的水域,是位于老城东北方向的破罡湖。

  破罡湖!破罡湖!破罡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细细分析,安庆人对破罡湖陌生,原因应该在两个层面:一是破罡湖的那个字,实在不太好认也不太好读,故敬而远之;二是破罡湖位置稍稍远了些,其东边的小尖,基本伸到枞阳县城的边上了,由此产生错觉,以为破罡湖不属安庆城区,而是枞阳境内的水域。

 关键是,维基百科破罡湖释义,第一句话就明确强调:破岗(罡)湖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湖泊,面积约为140平方千米――如果仅仅只看这一句,我们无力也无法争辩。

  问题在于,维基百科是大众化的编撰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写这一句释义的作者,是不是与我们一样,在认知上也存在偏差?结论是完全可能的。所以,维基百科破罡湖释义出现错误,也在情理之中。

  但维基百科仍然是严谨的,之后有关破罡湖展开的详解,就具有无可挑剔的权威色彩:

  破罡湖,也作破岗湖,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郊,是市内最大的湖,面积约为140平方千米,因湖南端的破罡山而得名。湖水深平均约5米,盛产鱼虾,是安庆市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有小岛若干点缀湖中,景色独特。破罡湖与周边花山、石塘湖景区相连,作为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发展潜力巨大,适宜旅游休闲。有破罡湖闸贯通长江,渔业资源丰富,附近有长风乡渔场。该渔场始建于1987年,总面积300多亩,可养水面240亩,场房一幢300平方米,场区位于安庆市新城东区,东临长江,西抵破罡湖,北与枞阳县毗邻,南与安庆市老城区相距仅14公里。交通便利,有安枞公路,省道228环湖经过,北部抵枞阳长河大堤。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关于破罡湖的词条,不仅简单,而且苍白: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郊,是市内最大的湖,因湖南端的破罡山而得名。湖水深平均约5米,盛产鱼虾。有小岛若干点缀湖中,景色独特。破罡湖与花山、石塘湖景区相连,作为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就破罡湖词条而言,百度,你真的要加油啊!

破罡湖之名探析

 破罡是神奇之名。其中从字体结构理解,为四正。百度百科推而解之:心 有四正:道正,德正,法正,智正;身有四正:体正,气正,精正,神正;言有四正:语正,声正,韵正,音正;行有四正:行正,立正,坐正,卧正。这个延伸虽然绝对正能量,但因前有个字,两者很难组合成一个完美词性的词组。

  《康熙字典》说天罡,星名。?北斗也。《汉典》解读则有三个层面:其一,天罡、罡星,古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其二,罡风,道教称高空的风,现有时指强劲的风。亦作刚风;其三,指山冈,在较平坦地区的一块显著的高地。

  相比之下,罡风之,与结合最具气势。湖之辽阔,风之高猛,且是道教充满神秘色彩的烈风,如何迎击与化解,需要胆量,需要勇气,也需要心机与睿智。高与低、远与近、阴与晴、寒与暑、静与动,或攻或破的场面,均生动而鲜活,如在眼前浮现。

  但破罡湖不是古地名,至少民国四年(1915)版《怀宁县志》上,我们找不到破罡湖地名。其卷五圩坂广济圩图,其中罗塘洲之西,官桥湖之东,北抵至梅林河那一大片水域,标注文字为破岗湖。读音上没有多大区别,但书写上,字来替代。

  为什么会如此?不知。

  而如一般充满神秘色彩的是,破罡湖这一大片水域,在洪宪元年(1916)二月编纂,同年同月印制的怀宁(安庆)地图(五十万分一)上,居然无来由地消失了。吴公坝南与北都有水,南片水域紧邻任家店,无名。北边的水域标明为石塘湖。石塘湖东为大金渡,再东又有新河渡。再过去就是长河与枞阳镇了。任家店沿长江东行,依次为马家窝和洪儿沟。南北相夹的地方,本应是破罡湖,但在地图上没有标注出来。长江流经此处,如顽皮儿童握着小拳头往内出击了一下,留下圈型印迹,中间被水紧紧围住的区域,如果是陆地,那理论上是现在的铜板洲。但其位置与大小,与铜板洲又相差太远。如果是破罡湖,为什么又不标明为水域?

  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末《大东亚?地图南京》上,也找不到破罡湖的影子。两幅地图倒有一个共同点,在现破罡湖之西,与石塘湖相交的位置,均有一个名叫大金渡的地方。这就有些奇怪:无水又哪来的渡?

  为什么会如此?依然不知。

 

 

破港破岗演变:

  目前能查到的,破罡湖称谓至少有三个版本,破港湖、破岗湖、破罡湖。至于这三个称谓如何演变,看不到相关文字资料,我们只能从几幅早期安庆地图上,看出其称谓演变的零星轨迹。

破港湖:

  破港湖之名呈现的地图,是大正六年(1917)制版且注有极秘字样的安庆道地图,与铁板洲一江之隔,安庆城厢东北与大枞阳、小枞阳相接的这一大片水域,严格意义分为三片,西南为石塘湖,中间为破港湖,东北为仁塘湖。仁塘湖东北角的小尖,与小枞阳相交。这幅安庆道地图为日军绘制,是东亚五十万分一图之西第八行南第三段,昭和七年(1932)增补改版,同年1125日发行。地图上破港湖的与破罡湖的,读音近似。而破港口东为新桥口,至长江,则是大王庙,对江是太子矶。这里的,是不长江水路港口的实指?

  不少文献认为破罡湖之名因山而起。而破罡山或破岗山,生于安庆道地图新河口位置,后期地图多有标注。安庆道地图虽没有明标,但有相关文献可以佐证。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简述张家塞,说其在破港山南些许,长枫港水由三?入,灌田千余亩。介绍广泰圩时,也强调绅王述之、阮南山等嗣与道光六年(1826),请官府由旧圩增广,上起竹墩保之白水改,下抵下新河。外面沿江直抵下桥河埂,内面横接段家山,迤转历老坟头、汪家山、长山嘴、张家桥,直接桐邑之破港山,下与新河埂合,其时乃名广泰圩。” 

破港山与破港湖,在1917年制版的安庆道地图与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中,得到相互印证。

破岗湖:

  破岗湖之名起于何时?目前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地图文献,是民国十年(1921)测图,二十五年(1936)四月公路修正,同年十月制版的安庆城地图。图上安庆城东北这片水域,相对复杂:位于西南的石塘河,在一个叫丹断埂的地方向东北突破,经东河、石安塞、石塘口等沟沟汊汊处,最终与破罡湖连成一体。破罡湖在地图上也一分为二,其西为官桥河。可惜这张地图突出的是安庆城,破罡湖往东北,越出了地图的边界。破罡湖之名,在图上既不是破港,也不是破罡,而是读音基本相同的破岗。为什么说它是目前我们能看到最早记载破罡湖的地图文献,因为地图右下侧有标高图式说明:标高,自皖局假定标高点五十公尺起算图式,据民国二年所定之地形原图图式。这之中的皖局,为址于安庆碟子塘的安徽陆军陆地测量局,而民国二年,则是安徽陆军陆地测量局成立年份――1913年。而这个民国二年,又与《怀宁县志》广济圩图印制时间民国四年吻合,因此可以确认破岗湖之名,起于民国初年。

  同样的安庆城图,标注昭和十三年(1938)三月与昭和十四年(1939)十二月有两次复制,但其落款为第三野战测量队支那派遣军测量班。破岗湖之名,在地图上继续延用。

  日军是1938612日攻陷安庆城的,其陆军主力部队波田支队,进攻安庆前绘有波田支队上陆战斗部署要图,其上破岗湖位置显著,它与长江相衔的五昌栅、大河湾、药王庙、将军庙、新河口、大王庙等地,是他们右翼队与左翼队登陆上岸的两个支点。

  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昭和十三年(193823日印刷纳本,31日发行的《广东香港明细地图汉口南昌明细地图》,破岗湖作为安庆城区最大的水域,出现于安庆城厢的东北端,环它周边出现的地名,分别为马家窝、大王庙、新河口、大龙湾、南坊、三县尖以及宣团巷。

  之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七月,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四厅再度印刷安庆城图,但破岗湖之名都没有变化。

  另外一张大图,是19578月绘制的地图Edidon 1-AMS(First Printing,8-57),图上破岗湖与石塘湖是一个大整体,相通处在它的西北端。相比之下,破岗湖辽阔而浩瀚,石塘湖则狭长而逼窄。地图标注也以形而名,石塘湖在此为石塘河。其实石塘河也是旧用,民国初年的安庆城地图,基本都以而称。同样,破岗湖之名也依然沿续旧用。湖与江之间有相通的河道,标注为新河口。该地图参考美国陆军制图局1945年安徽省五万分之一,1945年制中国东南部二十五万分之一第1617幅,以及日本参谋本部1939年至1944年制五万分之一地形图编制。其之巨之细,在我们能看到的地图中,名列榜首。

  如果说破岗湖因山而名,那么破岗山在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附广济圩图上,就有明确标注,位置在破罡湖与长江相通水道(新河口)南。同样的位置,现代谷歌地图与百度地图现在也有标注,但破岗山之名,换成了破山头

破罡湖之名的确定

最新谷歌卫星地图虽然随地方区域变异有许多更正,但其基本元素,还是套用美国陆军制图局1945年制作的大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石塘河破岗湖的称谓,依旧固执沿用。不同的是,在石塘河之北,又细分有东河、石安菜、石塘口(均为水名),其南则另外有官桥湖,这些实际都包括在广义的破罡湖水域之内。百度地图也是如此。

  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问题,破岗湖是历史老名,破罡湖是现代新名,那么从老向新的转换,是什么时间,什么范围,又是什么方式完成的呢? 

  我们选择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尽可能做一个完整梳理。

  安庆城早前设于怀宁县境内,很长一段时间,安徽省治,安庆府治,怀宁县治,三级同居一城。民国地理书籍的上安庆城图,有注为安庆城市图,也有注为怀宁城市图,不一。无论安庆或怀宁,有一点可以肯定,破罡湖在民国之前,归为桐城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2月怀宁县公署印制的《怀宁县全图》,全面积七千五百九十方里,上面标有破岗山破岗湖,但都被?出境外,为桐城县辖地。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简述广泰圩,内中也有文字称内面横接段家山,迤转历老坟头、汪家山、长山嘴、张家桥,直接桐邑之破港山,下与新河埂合,其时乃名广泰圩。之中破港山为破岗山,是怀宁与桐城分界地,南为怀宁,北为桐城。

  这就是说,早年破罡湖,包括破罡湖水面,以及环破罡湖周边的大枫、杨桥、花山等乡镇,在区划上,都归于桐城县。

  1979年,安庆辖区内行政区划调整,桐城县杨桥区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共约176平方公里,一纸令下,全部划入安庆市郊区范围。

  破岗湖向破罡湖转换,就是在这之后的时间段。

  破罡湖之名最初出现,在198712月出版的《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上。虽然这是一部精装图书,但性质仍为内部资料。资料是人编的,而编者特定的家乡情结,一有机会,就会加倍放大。想来编者之一,就是环破罡湖而生的本地人。因为生于此,长于此,对破罡湖无疑会有更多的热爱,所以地名编写时,有意将将苍白而干涩的破岗,改成了充满神秘东方文化色彩的破罡。不仅如此,还把破罡湖提升到与大龙山并列的水域,专门组织文章进行简述。

  虽是推想,但理由充足。

  在《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上,现在统属于白泽湖乡的破罡湖,呈现军阀割据的混乱景象:东南片为罗塘乡,西南片为长风乡,西北片为大枫乡,东北片则为花山乡。正西伸进去的小尖才为白泽湖乡。白泽之,同样也是水,后来围埂造田,改为大片良田。白泽湖有其名无其实。关于破罡山,《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也有简述:在长风乡柘林村委会境内,破罡湖南边,可能破罡湖以此山命名,现已全成良田。

  199210月,安庆规划处编印《安庆市地图》,破岗湖正式改名为破罡湖。这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正规也最权威,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安庆市地图,不知道它算不算破罡湖以正式身份公开亮相?

破罡湖地理特点

  目前我们能读到的有关破罡湖的解读,是198712月出版的内部资料《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其编纂者是安庆市地名委员会。其中第六节《自然地理实体概况、名称》,附有两篇概况,山是大龙山,湖就是破罡湖。具体文字如下:

  破罡湖位于安庆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以湖南端的破罡山得名。东临罗塘乡;西接大枫乡;南至长风乡和白泽湖乡。面积28.7平方公里。为本市辖区内最大的湖泊。它是由大龙山的水、十里冲的水、新河南岸的水,经石塘湖汇聚而成。受控于破罡湖闸和梅林闸。湖底一般标高8.7―10.4米,湖面的大小由水位的高低决定:水位10米,湖面6.33万亩;水位13米,湖面为9.54万亩。

  这个湖是在古生代晚期、中三迭纪、印支运动中由褶皱上升形成。湖的地质基层为白垩纪浦口组砂砾石。湖相冲击层由亚沙土、亚粘土沉积层组成,上面覆盖着不同的填土层。

  湖的水质优良,理化性能稳定,PH值在6.87.2之间,溶氧量为68/公升,透明度为2.52.8米,含氧量为0.30.4/公升,总硬度为11.25毫克/公升,总碱度为1.391.83/公升,属富养型湖泊。

  湖中浮游植物有552属。优势种群绿藻占41.1%,兰藻占25.3%,硅藻占20.5%,小计为12.9万个/升。

  湖中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砂壳虫、弹跳虫等)和轮虫约占90%以上,无节幼虫占2.833个升。

  湖底栖生动物主要是螺,有619种;次为蚌(褶纹、冠蚌、背壳无齿蚌)蚬寡毛类、摇蚊、幼虾和蜻蜓幼虫。每126.82克┫,出现频率为100%,螺类占湖底生物总量的9599%

  湖底植被覆盖面积100%,四周是挺水植物带,主要是菰和少量的莲。湖心布满沉水植物,主要是黄丝草,其次是轮叶黑藻、苦草、聚草、金鱼草、菹草、轮生刚毛草和马来眼子菜等,层次分明,生长茂盛。沉水植物量为3.5/亩。

  这个湖的鱼类以鲤科为主,其次炎鳅科,共有911科、44属、54种。有经济价值的甲壳类4种:秀丽长臂虾、沼虾、齿虾、中华?鳌蟹。主要经济鱼类有20多种。湖泊定居的鱼类如鲤、鲫、鲂、鲅、鲶、鳜、乌鳢、黄颡等。半回游性类有青、草、鲢、鳙、鲇等。回游性鱼类有鲚、鳗鲡等。年产量按尾数计算:鲫占32.15%,鲢占7.6%,红鳍鲅占33.10,黄颡占20.1%。按重量计,鲫占20.8%,草占21.5%,红鳍鲅占22%,鳙占9.9%,鲤占0.8%。近几年来已开始人工育珠。

  建国前,破罡湖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给圩区人民带来很多灾难;建国后,由于修整和加固了圩堤,兴建了排灌闸门,旱涝变化可受人工控制,给圩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安庆市志》,对破罡湖的地理特点,也有相对详尽的表述:

  破罡湖水系,因广济圩堤环绕东南,又称广济圩水系,是主要水系。来水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破罡湖、石塘湖、长枫港、白泽湖、大湖5大湖泊和破罡湖、石塘湖片、大湖片、窑沟片、新河长枫港片4大排水片。该水系内无较大河流,大龙山区来水直接汇入石塘湖,在官屏渡、荷包嘴处与破罡湖贯通。龙狮桥以西,包括城区、十里铺乡、肖坑乡的西南丘陵区地表水由大湖汇集,原经新河,由西南向东北,经长枫港入破罡湖,蜿蜒16 5公里。

  破罡湖,以南端破罡山得名。东临罗塘乡,西接大枫乡,南至长风乡和白泽湖乡,北抵花山乡。面积 34 14 平方公里,是市内最大湖泊,受控于破罡湖闸和梅林闸。石塘湖,又名石塘河,市内第二大湖,面积198平方公里,南北长22公里,湖面宽800 2000米。破罡湖和石塘湖相贯通,以东北-西南向分布,原属构造湖盆,形态狭长多港汊,南岸明显呈鸟足状。两湖紧邻长江并与其沟通,长江曾借石塘河水道直流枞阳,湖内有些港汊历史上曾与南部河道相通。市境内圩湖泊水位主要以破罡湖为准,每年汛期平均在 12 13 5 米之间。1983 年湖水位达13.88 米,为历年最高。

破罡湖与安庆治水史

其实,破罡湖是安庆一部治水史。

  为什么这样说?

  据《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之破罡湖概况,破罡湖湖底一般标高8.7―10.4米,湖面的大小由水位的高低决定:水位10米,湖面6.33万亩;水位13米,湖面为9.54万亩。但事实是,1826年之前,破罡湖水面与长江水面没有圩堤,破罡湖是长江安庆城区须主要泄洪区。

  治水史有史志记载,出处为民国四年(1915)版《怀宁县志》,其卷五圩坂有以下介绍广济圩文字: 

  广济圩,旧名广泰圩,在渌水乡。清嘉庆癸亥年(1803),乡人王大本、刘万象、王?、王文治、张茂才等,呈请县令沙公兴筑。圩成,沙公命名曰广泰圩

  绅王述之、阮南山等嗣与道光六年(1826),请官府由旧圩增广,上起竹墩保之白水改,下抵下新河。外面沿江直抵下桥河埂,内面横接段家山,迤转历老坟头、汪家山、长山嘴、张家桥,直接桐邑之破港山。下与新河埂合,其时乃名广泰圩 

  及咸丰时,经略曾令军官接筑白水改圩埂,上抵城垣。

  同治九年(1870),圩绅王祁彭、县令广钟合请抚院英翰奏拨帑?,增筑梅林自下新河埂,迤抵桐邑之花山,由是怀桐两县,居民田花数十万亩,益鲜水灾。城垣亦籍资障护。爰更名曰广济圩。取其所济者广也。埂长百里,分四大号。

  凡从前各小圩,名目极多,存而待兴者,曰长生横圩,曰张家桥,曰小河埂。通水石闸共五座,在怀境者,曰大池沟,曰鸭儿沟窑沟。怀与桐接壤之石闸,曰新河口。在桐境者,曰梅林闸。此皆所以宣通圩内诸湖水也。至圩内旧有各石闸,名难备举,均系湖水会通之所,与大圩上无关,未备载。

  通过上述文字,基本可以看清一个趋向,广济圩修筑目的,就是改变破罡湖单一长江泄洪形态,从而再生出环湖大片土地。而广济圩真正为破罡湖所用,是1870年始的增筑,它实际是环破罡湖打造了一道能防水的铜墙铁壁。

  至今,梅林大坝依然坚固。

  破罡湖与广济圩,相克,相助,相映。

史志上的破罡湖

 

  明末清初享有盛名的佛门禅师觉浪,在《小龙花山中方寺记》称登山眺望,枞阳为案,大、小龙为屏,鹿湖、梅岭诸湖汇之,七十二螺点缀。几席之下,洵隐龙之地也。

  中方寺位于花山之顶,其南正对,就是烟波浩渺的破罡湖。禅师觉浪作《小龙花山中方寺记》,应是明末。那时的破罡湖,与长江显然还有割不断理还乱的牵连,自然也不叫破罡破岗,甚至连破港也不是,大师鹿湖、梅岭诸湖汇之,七十二螺点缀之中,梅岭与现在的梅林音近,应该叫梅林湖。

  关于花山中方寺,《小龙花山中方寺记》记述相对完整:

  皖桐之南,有山,号大龙、小龙。小龙之花山、黄连山,踞衔桐湖之口,花山之中有阿垂方,即古隐龙庵也。庵所自来远矣,其废已久。万历时,有苦行阿练若游方至此,遇林氏,舍其地与自募建,四众感动,为之运木、堑石,遂成庵院。时闻古心和尚传律,乃藉何芝岳相国、吴观我太史延之开戒,至于千僧衣钵登坛,自兹庵中以持戒修净业为仪范。天启间,吴本如开府请敕,赐为中方禅寺。及其徒证无主事,闻博山先大师将至桐,即趋迎于山中,留五日,作法喜游。先师乃指示修造之法,谓此可成丛林。近来数年屡遭兵荒,庵舍渐为颓落。

  今戊子春,予适在浮山,证公乃率徒开远辈,恭迎至山。休夏,为诸子授戒。枞阳诸居士亦多于此问法。予登山眺望,枞阳为案,大、小龙为屏,鹿湖、梅岭诸湖汇之,七十二螺点缀。几席之下,洵隐龙之地也。证公与诸子感激,必欲通方仁植中丞诸护法,以此中方交授,请予令人主之。予以潜行无多从者,亦何能代为之理哉。但得一日在山,即与之议千古不易之,法则庶几矣。中方藏圆,周边作范,巍巍堂堂,非以大小限也。此山殿宇累层,登顿而横翼甚宽,连络周楹,则亦可成余小选圣图矣。

  崃侯为汉高?,平阳为崃侯守世,谓?守异才,其实本行愿品,久则感通;而大小依法自,乘裕十幢十林,讵谓一心行布,可须臾离耶?证公请予记其事,用泐诸石,予曰:中方已有何相国之碑,吴太史之文,足以光千古矣,何复赘乎?但记杖人曾来花山周旋一月,指出中方藏圆,为大、小龙开此胜因可也,将来必有人发挥者。

  《小龙花山中方寺记》选自《天界觉浪禅师全录》,也是大师重要文本之一。文中提到的古心和尚,是第一位到中方寺讲经的大师。

  古心和尚是谁?史书介绍,说是明代高僧,说是南山律宗中兴初祖。还有更高评价:中国佛教律宗南山正宗隋、唐以来的继承者,明清乃至近代律学研究的开拓者。这样的大师,也只有何芝岳相国、吴观我太史才能请动!

  古心和尚俗姓杨,江宁溧水人,法名如罄,赐号慧云律师。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万历四十四年(1616)圆寂。古心和尚初赴摄山栖霞寺剃度为僧,后三历寒暑,步行至佛教圣地五台山。在妙德庵,古心和尚参究佛理,研习律学,持戒谨严,被誉为优婆离尊者的转世。古心和尚圆寂后,万历皇帝十分叹惜,命愍忠寺(北京法源寺)大会海律师绘古心像,并亲笔题赞: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婆离,今古心。

  据说,古心和尚设坛佛戒时,说到精彩处,坛殿放光,五色霞彩直冲霄汉,夜明如白昼,三日不散。不知道在中方寺,有没有类似现象出现。但千僧衣钵登坛,这种盛大场面,对于中方寺,对于桐城县,对于安庆府,甚至南直隶,也算是奇迹!

结语

中方寺位于花山顶,花山位于破罡湖正前方。由长江入破罡湖,径直北行,中方寺的钟声便依稀可闻。有古寺点缀其间,花山之秀更加俊美,而有花山可遥观,则破罡湖之水更清丽。湖光山色,自此更舒展为一幅长卷。

  但破罡湖更早更有名的诗句,是李白那首《长干行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最后落笔的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中的长风沙,通常解释为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具体而言,就在破罡湖的南岸,在破罡湖与长江相交的那片狭长土地上。李白当年写这首诗时,安庆城是没有的,破罡湖也没有独立成水域。那时的破罡湖与长江,一个是面,一个是线,随着水起水落,两者水面时断时连,而长风沙,则是桐城周边经破罡湖走长江外行的重要港口。

  因此,长风沙非同小可,远近闻名,古今闻名。

  因此,破罡湖,又何其了得!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