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跳出是真龙

发布时间:2017-02-24     浏览:2589次

 

龙门跳出是真龙 (代序)

读《余龙生书法作品集》

吴雪

   余龙生先生是安徽书界的一员老将。他担任书法重镇安庆市书协主席、秘书长以来,承上启下,把安庆市书协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而今,卸任后的龙生先生,读书垂钓,挥毫赋诗,悠哉乐哉。近期他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既是对从艺生涯的回顾,也是对书法未来的思索,实乃安徽书界的一件幸事。拜读余龙生先生的作品令人感奋,引人思索,随将所感所思记录于此,以致祝贺。

  一、传承皖派,入古出新

  以邓石如为旗帜的皖派书法,一改明清馆阁体的颓势,为中国书法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包世臣、方苞、姚鼐、黄牧甫、巴慰祖、张树侯、陈独秀、黄宾虹等书法艺术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使皖派书法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独树一帜,领异标新。作为安庆书协的掌门人,余龙生先生秉承先辈传统,高举皖派书法复兴的大旗,在书坛耆宿冯仲华、胡寄樵诸先生以及中坚才俊的支持下,广泛团结安庆书法界同道,师古寻宗,槠古铸今,为安庆书法发展乃至皖派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读《余龙生书法作品集》,墨香四溢,古意盎然。甲骨文、金文、小篆、汉碑、晋唐法帖,他都细心临研,心摩手追,更于篆、隶用功颇深,几近乱真。他坚守古法,取法乎上,然又不拘泥于某碑某帖,能于古人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他习古数十载,没有朝令夕改,见异思迁,而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这为他现今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功不唐捐”。金文的古雅,小篆的清逸,曹全的秀美,乙瑛的开张,“二王”的典雅,在他的作品里都自然的流露出来。所以观龙生先生的作品,确实令人沉静,有偶遇圣贤之感。

  龙生先生在敬读圣贤之书,勤课碑帖之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探索脚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既能登堂入室,又能自由出入,博观约取,入古而出新,确实难能可贵。他的篆、隶和行草作品,在用笔、用墨、章法上都打上了自己的艺术烙印。这也印证了他 “游于艺”的艺术观点和达观“坦荡”的人生态度。他之所以能于古人处梳理自己,是与他从艺做人的态度分不开的。他为人谦和、豁达,不论履职敬业,还是执掌书协,他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从不为名利所左右。他把书法作为修养身心的载体,翰墨抒情,修心养性,随着书写岁月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和品德的境界,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正是由于龙生先生的无求,才使得他的作品是多了几分高古,多了几分真诚,更多了几分超凡的儒雅。

  二、耕耘书坛,助澜皖江

  安庆历来为安徽书法重镇。古有先贤辈出,今有才俊云集。如何凝聚书家,组织活动,推动创作,重振完白雄风,余龙生自担任市书协秘书长以来从未懈怠过。多年以来,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甘当人梯。为会员服务,他任劳任怨;开展活动,他亲力亲为;书法为民,他率先垂范;组织创作,他精益求精。我认识龙生先生那么多年,他到合肥来跑的都是别人的事、书协的事,从未为自己说过一件事。实际上,他当秘书长的时候,已是近半百的人了,就是到了花甲之年,他依然在为安庆书协和安庆书法发展来回奔波。他的身上确有一团火,有一股一心为他人的热情。所以,我一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我也常和省书协的同志说,安庆书协余主席那么大年龄还在为协会工作奔跑,我们就应当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龙生先生是靠他的工作和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被推举为市书协主席后,不仅把市书协搞得团结和谐,而且带动所属县区的书法的发展,使安庆市上上下下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生动局面。应当说,龙生先生劳苦功高。

  在他主政期间,在省书协、市文联的关注与支持下,他凝心聚力,积极促成中国书协、安徽省文联、安庆市人民政府在安庆成功举办了《纪念赵朴初诞辰百年全国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暨安徽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先后策划发起了《安徽沿江四市书法联展》、《徽风墨韵・皖南八市书法篆刻精品联展》、《皖江四市书协主席书法作品邀请展》,并且出版了作品集。这些活动,都是在无钱无人无场地“三无”的情况下,依靠社会各界支持而创造条件搞起来的,其中的辛苦只有龙生先生自己知道。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各市的书协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江南书法沉寂薄弱的面貌,极大的提振了八市书家的士气,也提高了书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地位和影响,对皖江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作用不可低估,至今仍被书坛津津乐道。正是由于有了皖江江南的振兴,才使安徽书法有了全面持久的发展。当我们看到皖江掘起、江南竞发的可喜局面的时候,我们理应记住龙生先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确实称得上安徽书界的老黄牛。

  三、诗书俱佳,香清溢远

  当今书坛善书者不乏其人,能作诗填词者也大有人在。然既能书又能诗文者,稀也。余龙生先生于书法可以说是视同生命,从不让一日闲过,而他在诗词歌赋上也是孜孜以求,不敢懈怠。这本作品集里有不少作品是他的自作诗和自撰联,虽是部分诗联,但足可展现他的诗词修养和独到见识。“秋深夜雨觉轻寒,泼墨灯前酒半酣。香茗一杯敲拙句,欲眠窗外已宵残。”这是他的一首《案头即兴》,看似即兴,实乃数十载的苦心经营之感受。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寒窗孤苦是很难有这样好的句子的。他的《花甲纪怀》也写出他的独到体悟。“弱冠临池春复春,新知旧雨共良辰。?年未得王侯笔,岁老弥痴自赏心。”好一个自赏心。很多人奔忙了一辈子仍没有悟到自赏心。龙生先生找到了。他的这种自觉使他的书法和诗文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他不再为名利奔波,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而烦恼,自然而然的书写,自由自在的生活。恰恰是这种平常心,让龙生先生由自在进入到一个自觉的状态。“陋室清斋僧坐禅,案前弄墨问津梁。霏霏细雨端阳至,窗外繁花共艾香。”多有情致啊!他在舞文弄墨之余,总是回归自然,独自垂钓,与友小酌,悠然自得。“云淡风清入秋凉,寄兴垂竿醉晚芳。波荡浮摇心事去,锦鳞出水跃斜阳。”自我陶醉,自我解脱,超然物外,何等潇洒。“烟云罩碧山,细雨洒秋寒。独我湖边坐,悠然垂钓竿。”有这样的心境,何愁写不出好字来。龙生先生的自撰联也写得别有韵味,“夏鼎商彝古文奇字,唐诗宋词妙句华章。”既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态度,也申明了自己艺术主张。这与他的书法实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他还有一副对联写得也是有滋有味,意境清幽,“夜吟小诗消暑气,漫步叶径闻秋声。”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书家气象。如果,一个书法家不能自己做诗为文,全当文抄公,充其量也只能做写字匠。古人早就对书法下过定语,“书为心画。”书法只有与自己的所感所想结合起来,加之笔墨纸砚皆极精良,好的书法那是自然的事情。龙生先生不急于毕其功于一役,反而使他的诗书更加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这是林散之先生的人生感悟,更是一种艺术境界。余龙生先生从艺四十余载,钟情于秦砖汉瓦,执着于魏晋风范,浸?于唐诗宋词,游走在大江南北,从而使得他的书法大气而不狂野,韵雅而不板滞,时尚而不偏执。因为,他已经把人生的体验和艺术的修养都凝结在字里行间,把古法与今妍融入笔墨挥洒之中。可以说,他不仅写出自我,而且写出了一个新我。如果说他是为龙而生的话,那么,他用他的笔墨书写了又一条书法之龙。六十岁对于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来说,才是开始收获的季节。我们有理由相信龙生先生会开启他新的艺术征程,我们更期待他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书写人生新的篇章,书写皖派书法新的辉煌!

甲午年孟秋中浣于淝上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常务副主席)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