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家看潜山”采风团走进潜山
发布时间:2017-03-21 浏览:2415次
“全国名家看潜山”采风团走进潜山
是日天公作美,雨收云淡,薄雾如纱,远山近水时在有无之间。采风团第一站进入美丽乡村黄龛村,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卧佛农庄,文艺家与村民百姓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产业发展和生态农庄的经济效益和脱贫计划。在梅花鹿生态养殖基地,文艺家走进项目在建区,实地考察和调研该镇招商引资脱贫项目:林地放养梅花鹿。项目区所在地村民组的百余农户,既可获得林地流转的租金收益,还有务工管养的工资性收入,一旦基地建成运营,农民还可以参与鹿产品加工和生产,或从事“皇家鹿苑”旅游开发与接待。目前该养殖基地拥有万亩竹园,28个围栏养殖区,首批放养4个品种共600多头东北鹿。全村9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在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下,尝试开展鹿养殖业。潜山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探索成果,得到艺术名家的热情肯定。
一路向北,文艺家走进安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马潭村。曲径通幽,村落俨然,油菜花开,绿满枝头,一副桃源人家的风情画面徐徐展开。新近建成的马潭村美丽乡村中心村以其全新的村庄面貌和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文艺家的热情关注。在当年王步文、刘秀山等无数革命先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文艺家们与当地山民一起,回顾以往,缅怀先烈,叙谈今昔,展望未来,如坐春风。百年香樟树下,同行的美女作家和诗人情不自禁地和村民一起,在休闲广场上健身娱乐,品味乡村。潜河两岸,风光无限。皖水悠悠,润物千年。独具风情的白马潭漂流,将魅力潜山、风情水吼红色寻访之旅推向高潮。古老的农家竹筏,蜿蜒伸展的徽商航道,记忆犹新的“水运”文化,“二乔故里”和七仙女下凡的神话传奇,伴随古老的“野渡”和“战船”一路真情演绎新农村现代“乡情版”的“小小竹排江中游”,“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 乘坐竹筏的文艺家和双休日进入白马潭景区的省内外游客,一路互动,亲水乐水,回归自然,享受春光。农家旅游从业者朴实热情的话语,徽姑娘村姑导游讲解员激情演唱的黄梅乡音,以及杨柳岸、杏花潭、月亮湾边充盈满溢的负氧离子纯净空气,无不令文艺家们心旷神怡,沉醉遐思,诗情荡漾。山水资源科学利用,旅游扶贫产业富民,这正是我们作家和艺术家应该多加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中国出版协会副会长、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小说界》名誉主编江曾培老先生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才不辜负革命先烈的希望,希望文艺界朋友都应该为此深入体验、认真调研,深刻思考,并用自己的笔生动讲述好美丽中国的乡村故事。” 在风筝飘舞、花红柳绿的白马潭景区观光园区,中青年文艺家们边走边看,相互交流,点赞发展,把脉乡村。红色可敬,热土难离。
“重走刘邓大军路,全国名家看潜山”采风团,一路寻访,收获满满,傍晚进入水吼镇水吼村阳排岭卧龙峡,并下榻天柱山卧龙山庄生态园。天柱村农家旅游开发者、天柱山作家村编外“村民”、卧龙山庄“庄主”葛结林,率众迎宾。19日将继续开展文艺讲座。 (徐海 摄影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