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优秀的文化,发展书法新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7-04-06 浏览:3846次
继承传统优秀的文化,发展书法新的内涵
――安庆广播电视新周刊《书画家》专刊主编王和祥访谈书家唐罡先生
王和祥:唐老师,您好,您在书法领域里获得了不菲的成就,请说说您是如何与书法结缘的?
唐罡:我是农民的子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学读书,因家里贫困,也因家乡闭塞,连铅笔都很少见,更谈不上钢笔了。我只好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老师要求书写公正,流畅,我就开始用心的临帖,渐渐就喜欢上了书法,缘就这样结下了。
王和祥:在您的书法作品中既有传统的的底蕴,又有自己的创作观点。您是怎样做到两者之间的融合?
唐罡:这是一个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当然首先是继承,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传统书法元素丰富自己,有了牢固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才能谈得上发展与创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我们毕生学习,逐步的提高自己。书法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逐步的融入个人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在书法练习过程中自觉的把握这点,在书法的传统与创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合点,并做到有机的融合。艺术贵在自我,自我个性,自我风格,追求艺术上的生独树一帜。
王和祥:您是如何在书法创作上坚持几十年如一日?
唐罡:往大里说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精神的追求,或对其中审美情趣的热爱。往小里说就是对书法的爱好,也许兼而有之。我几十年来从没有放弃,在忙再累回到家里都要练习书法,不敢间断。我深知书法艺术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断坚持,循序渐进,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我总结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是:七份书画,二份工作,一份家庭。工作成绩一般,但我的家人一直支持我的书法爱好,如此才有了我这么多年的坚持。
王和祥:在书法创作上,您认为天份与勤奋是多少?
唐罡:七分天资,三分勤奋。书法创作是一种精神性的劳动。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悟性,没有敏锐的感受能力,没有较强的发现能力,即使再努力,再勤奋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我就是靠着爸妈赋于我的一点聪明和智慧坚持自学,靠着个人的领悟与勤奋一路走了过来。当然,一味的靠着自己的天份,而不后天努力,也难以成功的。
王和祥:请您谈谈书法创作与现实的关系?
唐罡: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艺术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经典的艺术作品都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创作上闭门造车,然后又孤芳自赏,不思改变和提高都很难成功的。
王和祥:您认为感人的书法作品需要哪些要素?
唐罡:第一是章法,第二是笔墨,第三是韵味。如果达不到这三点,就很难创作出感人的书法作品。我奉行的是笔墨深处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人的思想与才情。也就是说书法的每一笔都应该从内心深处写出来的,具备了极深的内涵与修养,这样的作品就会带着个人的气息和韵味而感动人。书家写到最后靠的就是修养和学问,这决定其书法艺术水准的高低。
王和祥:在具体的书法创作上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唐罡:从条件上说要有好笔、好纸、好墨。从心理上说要有好的环境和情致。从技法上说要注意章法、笔墨,韵味,注意浓、淡、干、湿、枯的并用,处理好聚散疏密等关系,营造出高山流水般的音乐感。另外在书法上,要有耐心,要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不能躁动,不能急于求成。
王和祥:请您谈谈书法如何走入百姓家,书法如何进入市场?
唐罡:书法进入百姓家,这是社会的需要,一是需要普及全民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提高对书法的普及与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逐步的建设,非一日之功。书法市场自古之有,书家也大可不必回避。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有着很大的联系。收藏,装饰,作为座右铭,当作礼品等莫不与经济挂钩,在这样的流通中,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具体价值,同时对普及书法也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
王和祥:请您谈谈一个成熟的书法家要具备哪些素质?
唐罡:第一品格。书于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大气象的人,才能写出大气象的作品。第二学问。书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问展现的过程。第三才气。才气能够引领书家出神入化,达到奇情妙趣的境界。四是思想。书家思想的深邃与广阔,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下。一个成熟的书家一定要具备诸多优秀的素质,才能展现出好的作品。
王和祥:当前国家正在推行书法进中小学课堂,书家如何做?
唐罡:这是好事,说明国家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并在加强培育书法艺术园地的建设。作为我们书家一定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一是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加速书法发展的进程。二是强化培养书法教师,提升他们的书法水平,也将提升了书法课堂的教育水平。三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如展览、交流,比赛等促进书法事业的发展与普及。
王和祥:在书法创作上,请您对年轻的后学者说出几点建议?
唐罡:一,临帖,老老实实的走传统,只有扎扎实实下多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才能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也是绕不开的。二、读书,读万卷书,理解历代书家的风格特色及时代背景,深入学习,武装自己。三、要广泛的游历,走万里路,寻访良师益友,多多请教,虚心学习。也要多参加一些书法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四、要广泛涉猎,广收博采。不同门类的知识都要学,尤其是“姊妹艺术”。五、学习书法要沉得住气,要耐得住寂寞,要慢慢的磨,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当然这些都要在修炼好人品的基础上去作,方能成为一个好书家。希望我的这几点建议对年轻的后学者有点益处。
王和祥:感谢唐老师接受《书画家》专刊的采访。
唐罡:应该的,你们也在做着一件有益于安庆书画艺术发展的事业。
(此文由本刊责任编辑刘伟根据对唐罡先生的访谈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