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邓石如读书处
发布时间:2017-04-20 浏览:3041次
大观区邓石如读书处 (外一篇)
张爱斌
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的读书处座落在大观区采菊巷内,即天花庵与赤帝庙后身,今观音街52号西隔壁大门楼内的高坡上,距大观亭旧址百余米,依坡建筑,原貌犹存。
这处遗迹有史实佐证,其一,菱湖公园邓石如碑馆内陈列有邓石如篆书石刻《谒余忠宣公墓诗》,后面署款“嘉庆甲寅冬书于余忠宣公墓侧”。余墓在大观亭,与天花庵近在咫尺,由此证实邓石如在逝世前一年仍在天花庵读书处。其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杭州小卿女史和妹妹幼卿登大观游览,各题七律一首。次年,邓石如来读书处,天花庵主持僧悟本将该诗抄给邓石如,邓石如读后连夜和诗两首,在诗的序言和跋语里,清楚地记述悟本抄诗经过以及和诗的激动心情,长达六百余字,后收入《小长芦馆集贴》,成为不朽的艺术珍品。这也是邓石如在其“读书处”留下的书坛佳话。其三,邓石如挚友望江县令师荔扉每次来安庆访问山人,相互酬答诗篇,这从师荔扉诗集和邓石如《铁砚山房稿》,均可以找到佐证。其四,包世臣《完白山人传》述及邓石如生前赠悟本书法百余件;菱湖篆书石刻,方小东跋悟亦说出自悟本的双购本。其五,邓石如的友人鲁承烈题赠邓石如诗轴中也说:“石如老吟长先生,前寓鸭儿塘憎舍,巨作甚富。”其六,邓石如逝世后,其子邓传密仍在这里读书。据李兆洛记载,他在天花庵禅院读书处会见传密,传密已十八岁了。其七,1935年安徽省立图书馆将李兆洛所书“完白山人读书处”椎成拓片,陈列在图书馆内展出。又安庆的知名人士张道衡在横额的背面题了“完白山人旧馆”六字,以志思慕。可惜这些遗物今已不复可见。
完白山人邓石如在安庆遗留下两百余年的读书处是一所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物。20世纪50年代,笔者在西门解放派出所当民警时曾多次因公去采菊巷,当时只见“完白山人读书处”,仍完整的保存在天花庵之后坡上。全屋系砖瓦平房,有卧房、书房、柴房、客屋等组成,共有十间之多,还有一条10多米长,一米三宽的巷道,占地总面积近二百平方米。大门上端嵌有阳湖学者李兆洛手书“完白山人读书处”横匾石刻。然“文革”之后再去瞻仰,该横匾石刻已不翼而飞,房屋亦破烂不堪。老城改造期间,有人曾计划拆除“邓石如读书处”,后经市民一再呼吁,才使其保存下来。1990年市政府已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该屋巷道西侧置放一块市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碑刻,向民众公示。现该处因年代久远,极需修葺,并望政府文物部门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妥善保护后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观瞻。
马炮营起义会议旧址
从安庆孝肃路西端向北过一小巷,便可到达三祖寺9号“杨氏试馆”。这里闹中取静,是理想的居家场所和访古探幽之地。这里是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晚清的“杨氏试馆”,占地近200平方米,原有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现只剩一层四合院平方8间,门额有“杨氏试馆”四字。旧时为各地考生来安庆参加科举考试下榻处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安庆爆发了由熊成基领导的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前夕曾在此举行了紧急会议。
熊成基(1877-1910),字味根,江苏扬州人。幼年读私塾,后改学军事。先后毕业于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和江南炮兵学堂,并担任安徽新军马营和炮营队官。他目睹清廷腐败,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提出“推翻政府,改革政治”的主张,1904年加入安徽新军中反清秘密革命团体“岳王会”。1907年主持岳王会的革命活动,在兵士中散发《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读物。还筹款开办了“集贤旅馆”作为革命党人的聚集场所。1908年11月,清政府召集南洋各镇新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秋操,省城安庆较空虚。恰在此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朝野震动。因此,革命党人熊成基、范传甲等决定趁此时机起事。
当月19日下午,熊成基、范传甲、张劲夫、石德宽、薛哲等各营革命者十余人在“杨氏试馆”召开紧急会议。议定当晚举行起义,公推炮营队官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并制定起义计划,发布作战密令13条。
晚9时许,驻在玉虹站的马营和东门外的炮营共千余名新军为主力,以烽火为号发起武装起义。首先攻占了菱湖嘴弹药库,然后集中力量攻打安庆城北门。由于原约定的城内步营官薛哲未及时接应,加之安徽巡抚朱家宝在起义的当天赶回安庆,闭城固守,残酷镇压,起义军得不到内应,又缺乏武器,在无法破城取胜且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迫向集贤关退却。后取道桐城,撤至合肥,伤亡惨重。这就是有名的“安庆马炮营起义”,又称“熊成基安庆起义”。 虽起义遭受失败,但其革命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起义时留在城内做内应的范传甲被清军察觉逮捕,次日晚殉难于宣家花园前(今市六中门前)。在清政府通缉下,熊成基化装成和尚东渡日本,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与黄兴谋划再举。同年9月,熊成基秘密回国,在东北为革命售书筹集经费。
熊成基安庆起义是当时震撼清廷,闻名全国的壮举,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北伐后,安庆人民将东门外慈云阁称为“熊范二烈士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