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作协与桐城文联成功主办首届“书香桐城”读书会与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4921次

安庆作协与桐城文联成功主办首届“书香桐城”读书会与研讨会

121日上午,首届“书香桐城”读书会在桐城市图书馆成功举行。此次读书会由安庆市作协、桐城市文联主办,桐城市作家协会承办,桐城市图书馆、安庆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桐城分公司、古井集团安庆鑫井源贸易有限公司协办,主题是研讨桐城本土作家陈俊、光其军和汪梅珍的作品。会议由桐城文联书记陈汐主持,省作协秘书长李云、《清明》副主编赵宏兴、省作协创联部主任余同友、合肥市文联文研所所长洪放,以及合肥、池州、安庆等地作家、评论家、报刊杂志及网站编辑等40余人参与此次会议。与会作家和评论家围绕最新出版的陈俊散文集《风吹乌桕》、光其军散文集《细水微澜》和汪梅珍诗集《向南的窗户》展开热烈研讨。

李云秘书长幽默地将三位作家比喻成武林高手,对他们写作的一招一式进行逐步的拆解与剖析,并结合中国当代文坛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鼓励作者在诗歌创作时要做到四点:怀疑、反抗、悲悯、批判。李云秘书长中肯地指出:散文写作不要写得随意,要有节制,要抒情,但不要激情泛滥;既要往内写也要往外写。同时他提倡散文创作呈现“挂霜式",既要有“皮肤”上的沧桑感,又要有历史的厚重感。李云秘书长对桐城的文学新军提出更高要求:提高标杆,面对新时代,写出人物新、情感新、语言新的好作品,向难度写作,向经典致敬。

赵宏兴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析,称赞他们的文学功底深厚,语言凝练,但在散文的写作方式上应该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他说,写作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个体性劳动。他提倡散文创作不能直白,要有意境,要老道,追求去了颜色的华丽。他号召大家首先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获得启发,从优秀作品里改变思维。其次,剪裁。文学创作切记重复自我,要寻求创新,力求突破。

洪放老师和余同友老师则就桐城散文的创作现状做了一针见血的总结,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他建议:一是写作要回到内心。当下,散文创作出现了浮在外面表层化的写作,对自然、对人生的沉淀在内心世界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套路化写作。他提倡要有节制,内敛地写作。二是回到当下,回到在场的温度写作。三是回到文本。要寻求求革命性的探索打破、打碎概念化、程式化、重复化创作。希望大家站在全新的高度,多阅读,多交流,多推动,团结起来,创作出好作品。

池州作协副主席陈春明介绍了与陈俊、光其军的交往和一起走过的写作历程,让大家感慨万分。

安庆日报副刊部主任张明润以具体文本为例,指出三位作家的写作特色和不足。市作协副主席、安庆晚报副刊部主任魏振强和黄勇编辑曾经编发过陈俊、光其军的大量散文,认为他们非常勤奋,不断寻求突破和变化,进步很大,但还需要在情感的节制、思想的提升等方面继续努力。

市作协秘书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江飞对三位作家的作品作了整体评析:他们都是山水自然的漫游者,语言朴实真挚,有自得其乐的天真,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找到了客观对应物。只有顺应自然的素心之人,才能从有形地理的行走到无形的生命行走,使山水文章显出“神气”。问题在于,都比较中规中矩,缺少灵动、思辨的力量,创作应向深度、广度探索。散文不能脱离于时代,文学是整个世界的回声,不是个人心灵的保姆。要关乎民生疾苦,深刻体察人世冷暖,由“小我”抵达“大我”,从“漫游者”变成“勘探者”,体现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内外上下四个向度体现多元、多面、多义的知识容量、情感容量和精神容量。

安庆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姚岚做了研讨会总结发言。她说这是一次很难得的读书研讨会,具有学术性,值得推广,并对三位作者的散文和诗歌作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点评,既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也提出中肯批评和殷勤期待。

整场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大家各抒己见,真诚相待,会场交流研讨气氛激烈,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春风化雨,时而侃侃而叙。

活动过程中,桐城的本土读者,还配乐朗诵了三位作家的作品,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尤其是陈俊的女儿朗读了其父的散文,声情并茂的诵读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为研讨会增加了一抹温情的暖色。

自清代起,“桐城派”散文便以其“清真雅正”而名扬天下,其影响绵延至今。今天的桐城文学在安徽省仍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此次省内知名作家与学者共聚文都,大家敞开胸怀、点评作品、激扬文字,为桐城文学的发展献言献策,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市作协 秘书处综合报道)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