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平和 诗意家园

发布时间:2018-03-22     浏览:3186次

清正平和  诗意家园

——读郑生福先生山水画有感

沙马

如果将一幅画比作一首诗,那么“意境”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意境方能体现出一个画家对内心境界的锤炼和追求,山水画家郑生福就是这样一个画家。

郑生福世居安徽安庆的独秀山下,祖上生意曾遍布大江南北。而今虽然风光不再,但从其人其画来看,世风犹存。典型江南书生气质,给人以清朗温和的文静气息,不孜孜追逐虚名浮利。安心于对生命,对绘画本身的享受,当他安心于这种享受,他便已经和世俗的竞争拉开了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由此自然享受到绘画带来的种种快乐。这如他在一片文章《热爱自然美就在你身边》所说的:“我成长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果熟、麦黄、稻香中度过的,正如我在表现家乡的一幅山水画里写的一首诗:“家山风田地间,东村西村麦相连”。那春天田野里山坡上金黄的油菜花,五月的麦浪以及村头的小桥流水,街巷货郎的叫买声仿佛就在昨天,至今还让我陶醉。”

郑生福的山水画创作就是从《家乡五月多美色》开始的,也是他的处女作,第一次参加了《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赴广州展并入编该展大型画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是对他研究表现家乡山水画的第一次肯定。他曾多年专注于传统,转益多师,从宋元的范宽、郭熙、王蒙、到明清的沈周、龚贤,一路走来。对范宽的雄强浑厚、王蒙的率意恣肆,沈周的厚重朴茂到龚贤的积墨程式,都存孜孜揣摩,有所感悟。在他看来,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每一次的学习临摹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他的理解中,传统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命体,随着现代绘画语境的丰富发展而不断充实。传统绘画语言中的“皴、擦、点、线、染等方法是不会随着社會观念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而消失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绘画语言的民族性越强、它所彰显的世畀性就会越强;另一方面,传统绘画语言也有着浓郁的时代时元素,体现出时代精神。

郑生福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研究笔墨明各家其法度,论章法知各家之胸臆。如宋元的绘画笔墨图式的变化,明清绘画追求的创新与守旧等等,方能心领神会为他所用,建自家之面貌。终于使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道白语境,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内心中无限对家乡天地爱恋和优雅韵致。他认为中国画创作,可以解衣盘礴,也可以静静而为,三日一山,五日一水。唐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一日而就,李昭道历三月而成。一日而就者其嘉陵江用笔用墨高度概括,其意气而为给观者以气势之美。而三月而成之嘉陵江山水有风物依旧,江流千古的含蓄之美。二者创作形式有差别,艺术成就没有高低之别。表现形式不同给人的美感不同启示也不同,但艺术价值是相同的,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纵观郑生福的山水画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其一,有浓厚的书卷气的同时,还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表现力,彰显了他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素质。在这一点上是对以往文人画的一种超越。在青年画家当中是很突出的;其二,品相正,构图正,笔墨优雅是郑生福山水画的特点,他的山水画有着唯美的诗意。或典雅、或冲淡,或缜密,或静谧,引人入胜;其三,他的山水画用笔细腻、沉稳、墨色浑厚丰富、章法构图严谨。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的画中抒发着一种温情;其四,他的山水画有生活感受,有传统基础.。章法构图完整,笔墨纯粹不杂沓;其五,他的画如其人一般,学古而不泥古,清丽而不失端庄,秀雅中透出中正,清正二字是他的画的最好写照。其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他的绘画作品始终将故乡的山山水水最为自己的表现的题材,呈现出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无不流露出一个在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热爱和眷念。其艺术风格也蕴含着深厚的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从而达到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近几年来他除了和导师画家朋友们去外地写生外,一直在探索如何用传统的语汇及现代的形式表现我的家乡山水,在平常写生的基础上,发掘皖西南地貌的地域特色,以此来建构自己的山水面貌,寻找地域特色与现代图式、传统精神与现代理念的对接点,营造梦中的精神家园。家乡的山水是所有山水画家的第一恋人,生于斯长于斯,春夏秋冬,四时阴晴都深浸于脑海,萦绕于胸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写生,从细小处着眼,在平常处经营,渐有感悟、《家山之晴明》《家山之春和》《家山之晴夏》《生息之地一、二、三》等等都是从心里、笔底渐次流出,沒有功利,无关荣辱,有的是对家山的眷恋。东方先贤老子曾曰“美在当下”,西方雕塑大师罗丹也有名言说“自然总是美的”。这就是在说美就在你司空见惯的平常之中,自然山川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只要你勤于体悟、善待自然,就一定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晴,体会别人无法体会之美。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