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4627次

基 石

——记岳西县包家乡扶贫英雄华同春和他的战友们

姚岚

  69日清晨打开微信,微信里蹦出一条新闻震懵了我:“安徽岳西一村干扶贫途中坠崖,生前留三本扶贫笔记”。两个多月前,我们安庆作协编印出版的《新家园》(报告文学卷)一书刚刚增补了一篇《大别山的儿子——记殉职在扶贫路上的刘杨彧》,怎么又来一个?而且还是岳西的?

  躲在大别山深处的岳西,近些年在游客们的记忆里,总是绿水青山、飞瀑流泉、修竹野花,古寺香茶,一年比一年更加美丽。可谁知道为了她的“美丽”,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和无数党员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甚至生命?

  深深震撼之余,我决定立即前往。

  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山区,沟壑纵横,不可预测的危险因素太多。何况暴雨之后。岳西作协常务副主席吴传兵在电话里说“岳西这边正在下大暴雨哎,到村里那边的路不好走,要不明天来?”从安庆到岳西县城全程高速公路,100多公里,下暴雨算什么?只是川岭村距离岳西县城还有60多公里的山路,路窄弯多,逢上暴雨,塌方滚石泥石流不断,一般人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里前往。

  但我哪里还能再等。

  一过石塘湖大桥,暴雨便迎面杀过来,天昏地暗,雨水蒙住了车玻璃,雨刮器一个劲刺刺拉拉飞动,前面的车子亮起了大灯……我的心也跟着提起来。

  吴传兵在高速路收费站接上我们,他抢着坐进了驾驶室,说:这边的山路我来开,你不熟悉,我不放心。

  岳西人就是这样,质朴的话语里流露出对他人诚挚的关爱。

  我要写的华同春,就是川岭村委会主任。他在川岭村委会干了24年。

  我们抵达川岭村部时,村部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乡村干部,他们是来参加迎接国检的最后一次推进会和分工去大病户的。在简单的了解情况后,我坚持要去华同春坠崖的现场看看。村支书王传林有些犹豫,一则下午三点多乡党委书记李曙光要来村里主持扶贫攻坚会,再则因为刚刚下了场大暴雨,那地方在半山腰,原有房屋已经拆迁了,废弃的砂石路这会儿肯定陷脚。但我态度坚决,王书记稍作安排,便一同前往。

  初夏,大别山的草木郁郁葱葱,从村部再往大川岭上去,几公里后,窄窄的水泥路便没有了。我们只得下车步行,顺着泥泞的砂石路往山上走去,一路常见塌方和水流,夹道的树丛,枝桠斜出,一不小心,吊下来的毛毛虫就落到头脸和衣服上。吴传兵说,暴雨之后走山路,最怕的就是山上的滚石,行人车辆往往避让不及,惨祸时有发生。

  在泥泞中步行了好一阵子,跨过了一条山涧,又被一条更大更宽的山涧拦住。水流很急,水中赖以落脚的大石头也几乎没顶了,坝坎下就是沟壑,形成了一排不大不小的瀑布。大家只得卷起裤腿脱了鞋袜,趟进冰凉的山溪水里……

  这条通往大川岭的废弃的砂石路,只有一米多宽,是华同春54个春秋里最后的足迹。

  顺着华同春最后的足迹,我一边踏着泥泞的山路,一边在心里还原着一个感人的场景:

  山路上,一个敦实的身影始终走在人群的前列。他就是华同春,一个战斗在山区的优秀基层干部、一个无私无畏的农民党员。

华同春走访贫困户

  这是201869日的下午四点,距离华同春不幸坠崖已经整整26天。514日,也是下午四点光景,一个普普通通的晴好天气里,华同春却在察看山上贫困户老宅途中遇难。

  那天中午,杜惟生打电话跟华同春说同意搬迁,并自愿拆除老屋。杜家的老屋就在对面那个山坡上,地处偏僻,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砂石路顺着悬崖盘旋而上。

  谁知道呢?514日,没有一点预兆,好好的晴朗天气,怎么就成了华同春的忌日。

  走在我身边的陈云,哀婉地述说着仍让她心惊肉跳的那一幕——

  26天前,就是她陪同华主任一起走在这条山道上。

  头一天,也就是513日的晚上,华主任在乡里参加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晚上十点才结束,紧接着,他和村书记王传林一起连夜赶到星火组陈龙垠家,劝陈家拆除违建羊圈,回到家已经是深夜。514日上午8点,村里开完碰头会,他又立即走访了墩岭组、徐畈组。中午在村部吃完工作餐,没有休息,同扶贫专干陈云一起到张岳南家检查危房修缮情况。从张家出来,他接到了杜惟生的电话,谁知道这是一个不祥的电话。

  我站在华同春失足坠崖的砂石路边,伸头想一看究竟,却被王书记和吴主席死死拽住胳膊,生怕我有什么闪失。脚下的路面被长期的雨水掏空,底下就是20多米深的悬崖,有几棵灌木歪吊在路坎下,裸露着根须,欲坠不坠的样子,令人心惊,下面是阴森森的沟壑,哗哗的水流声里,隐约可见一地大大小小的石头。王书记说,华主任很惨,头插进了一堆石头缝,满脸是血。我一阵心悸,赶紧缩回了头,退到靠山的路边,心里才踏实下来。

  在村里,我听到百姓和他的战友们七嘴八舌的回忆,既有由衷的夸赞与怀念又有沉痛的惋惜:

  “我家老屋破旧,每到汛期,华主任都把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后来又帮我争取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让我们住进新房。当时,我掏空家底只有2500元,水泥、砂石、木料都是华主任出面担保的。”川岭组的包仕爱2006年右眼失明,2014年左眼又出现问题,从而成为贫困户,华同春不仅为其争取扶贫资金,在她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先后掏了3000元,帮助她家度过难关。

  在华同春的追悼会上,杜惟生声泪俱下:“我是华主任对口的扶贫对象。我家在山上,很穷,家里遭遇变故后,舍不得拆掉老宅子退宅还耕。为这事还跟华主任红过脸,他不计较,仍然一遍遍来我家做思想工作。”2015年,杜家16岁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对全家来说,那是灭顶之灾。杜惟生因此一蹶不振,心情极差,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华同春多次上门安慰,并鼓励他再生一个。杜惟生妻子身体不好,华同春又主动为她联系医生。最近,杜家喜得千金,搬了新家,日子好多了。杜惟生想起华同春来,痛哭流涕:“这么多年,华主任从来没有在我家吃过一次饭……现在我条件好了,他却走了。”

  村党支部副书记沈卫国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华主任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尤其是开办扶贫夜校后,基本上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他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个敢于担当、勇挑大梁、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川岭村包点干部、乡纪委书记刘勇如此评价。

  “他为川岭村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走了,是我们村的重大损失。”川岭村党支部书记王传林沉重地说。

    打开地图,川岭属于包家乡,包家乡地处岳西县西北边陲,属大别山主峰区,山高壑深。

  而川岭村还在包家乡北部最偏僻的地区,靠近霍山县的太阳乡。这里属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区乡合一管理。保护区内分核心区、缓建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里不允许有生产设施,所有村民必须搬迁,这不仅是从百姓的安全与方便着想,也是自然保护区的需要。川岭的山高,东北边与六安市的霍山县、西面与湖北省的英山县接壤,翻过去就是大别山主峰。川岭的水急,但它不流向皖河长江,而另辟蹊径往北面的淠河淮河流去。可见,从岳西到川岭去的路有多难。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这里地处偏远,属于岳西最贫困地区之一。

  川岭地盘大,居户散。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3041055位居民,只相当于城里高档小区里3栋楼的居民。仅山场就有4万多平方公里,耕地茶园蔬菜桑园近2000亩。

  这么宽广的土地上,2013年以前,村里没通一条水泥路,窄窄的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路崎岖,地势险峻,暴雨之后,砂石路往往还被塌方泥石流冲毁。川岭的百姓想出一趟家门,上城里买点日用品,比登天还难。部分村民的老屋几乎“挂”在半山腰,村干部入户扶贫与其说是走,倒不如说靠爬。华同春同其他乡村干部一样,足迹遍布这个偏远艰险的山村。

  路,制约着川岭的发展,制约着川岭的脱贫。

  让我们先看看这一串数字:

  川岭村总共304户村民,分布在16个自然村里。2014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2014年脱贫15户,2015年脱贫25户,2016年脱贫28户,2017年脱贫32户。

  2014年川岭村“两委”决定将大川岭片通组道路硬化,经测算工程需投入资金120万元,这对一个贫困村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但是,“要想富先修路,我先捐5000元。”华同春带头捐款5000元后,不到一个星期,群众捐资25万余元,解决了修路的先期资金问题。

  四年期间,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发展特色种养,新建高标准茶园68亩,实施低产茶园改造200亩,种植高山蔬菜100亩,建设户用光伏电站12千瓦,建成100千瓦集体光伏电站等……而在这些工作中,作为村委会主任的华同春总是走在前面。

  6月就是国检。包家乡为迎接国检,加大了工作力度,乡党委政府要求乡村干部打好最后的攻坚战。所有已经迁进新房的村民,老房子必须拆除,退基还林。可不少老乡们,思想就是难以做通。针对拆迁户,乡村干部们普遍上门每家达20次以上。作为村委会主任的华同春更是一次又一次,总是在深夜才回家……

  在华同春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厚厚的扶贫笔记,一摞问题整改清单,一个茶杯和一瓶降压药。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工作内容,尤其是贫困户的情况,写得密密麻麻。

  村部办公楼的墙上贴满了川岭村各类工作组名单及职责,脱贫攻坚作战图上,华同春是指挥员之一。

  作为村委会主任,华同春不仅仅是指挥员,更是一名冲在前列的战士。

  川岭村集体光伏电站是包家乡2016年光伏扶贫项目,为村户联建光伏电站,其中村集体100kW,农户共2060kW2017年,包家乡又将全乡55户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联建在此。

  在光伏电站建设的选址阶段,有家农户开始同意将田地出租,但临到开工前一天突然变卦,不愿意出租。华同春心急如焚,连夜赶到该农户家做思想工作,第二天7点,该农户终于答应了。8点,川岭村集体光伏电站顺利开工。

  2017年,川岭村24名五保户,光伏收入户均3000元左右。

包家乡的有机茶基地

  川岭村气候适宜,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优质茶。为切实提高群众收入,彻底摆脱贫困,华同春决定大力发展茶产业,在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的同时,引进“石佛翠”新品种,建设有机茶基地。自2014年开始,华同春带领村民每年新建高标准茶园200亩左右。

  为了开挖新茶园,华同春同乡里包片的领导一起,日夜走村串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外出联系挖机、茶苗、饼肥,人跑黑了腿跑细了。由他牵头开发出的210亩墩岭高标准茶园是岳西县“比学创”示范点。这片茶园早先是墩岭、铁炉两个村民组中30家农户的连片荒地。在乡里统一的“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决策下,川岭村觉得把这片荒地改建成高标准茶园切实可行。基地实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川岭村高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川石家庭农场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支持、收购及生产管理,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采收等方式增加收入。由于新建茶园头3年没有收益,他又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套种了甜玉米、紫薯等农作物。套种的甜玉米在秋收后,将玉米秸秆全部还田,不仅成了有机肥,解决了低温下茶苗保温问题,还成了秸秆禁烧还田示范点。

  墩岭组的朱大义为了开发自家8亩多茶园,同华同春打过不少交道。他说:“华主任为了发展茶园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我们提供茶苗、肥料等,请挖土机也没让我们掏钱,我家几乎没花钱就新开发了8.7亩茶园,每年增收肯定在2万元以上。……他是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非常舍不得!”

  “以前川岭的茶园分散,没有成片的像样茶园,现在,示范茶园就有好几处,这都是华主任牵头完成的,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群众得到了实惠。”包家乡党委副书记崔宇红说。

  2017年,川岭村产茶叶鲜草25吨,产值150万元。茶叶成为川岭村的支柱产业,“大川岭”品牌岳西翠兰享誉省内外。

  山里人朴实厚道,丝毫不喜欢自吹自擂,他们报出的收入数据往往比实际收入小得多。但山里人真诚实在,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一切。

  公道自在人心。华同春的辛勤付出,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在百姓增长的生产和收入的数据,更在于成千上万颗干群的真心!

  514日那天,接到陈云的电话时,村支书王传林也在访户途中。“心咯噔一下,半天没缓过神来。”晚饭也没心思吃,几个人匆匆赶往市立医院。但在半途便得知华同春的噩耗。

  当天晚上11点多,在华同春家,黑压压的人头攒动,700多乡村干部和百姓从堂屋排到村道,面带泪痕,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老华回家。

  要知道,山里的人口本就很少,除了外出务工的,平时留守在家的本就不多啊!700多人,那是倾巢而出,而且在深夜,是多么的难得!由此可见老华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

  见证了华同春壮烈牺牲的扶贫专干陈云,年纪不大,她说:每每走山路,华主任体恤我们女同志,总是习惯性地走在前面领路。514日那天下午,他也是走在前面。从杜家老屋出来不到60米,我就看到前头人影一闪,接着是碎石跌落的声音。我想拉,但是来不及了……陈云回忆的时候,声音仍然有些颤抖。

  山里人都知道,走山路走在前面的,往往带有探路的性质,尤其是在暴雨之后,是很危险的。

  但华同春就是这样,多少年来,他一直是这样尽力地默默地为乡亲们服务着,践行着2009年入党宣誓时的誓言。

  回望大川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之中,我的眼前,叠印出一个敦实而坚定的背影:踏泥泞,穿密林,跨山涧……他就是华同春,一名奋战在最基层的普通党员。

华同春

  陈云从手机里翻出最近拍摄的一张照片,山林间下着小雨,几个人一起察看正在修建的水泥路,只有华同春没有打伞,行走在2米宽的小道上。“这是村里第二条水泥路,就快竣工了,部分路段水泥没干,华主任天天去路边转悠,招呼过往车辆行人,生怕路被车辆轧坏。”

  这条路的深处,就是华同春用尽心血带领百姓开发出来的600多亩现代茶园,高品质的茶叶承载着山里百姓致富的梦想,沿着这条新修的水泥路,飞向远方。川岭人走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耕作、收获……而华同春却将自己化成一方坚硬的山石,饱含深情地填埋进路基里。

  三

  在包家乡,我还见到一群人。他们像华同春一样,整天在大山里奔忙着,为了这片土地的富裕,为了百姓走上康庄大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辞辛劳。乡党委书记李曙光、乡长储刚、乡党委副书记崔宇红、乡人大主席郑于阗、扶贫办主任王魁、石佛村支书王军、包家村第一书记王刚……等等,这是一个群像,以各自的姿势矗立在大别山巅。

  包家乡因其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贫困户占全乡41%,全乡1656户就有680户贫困户。耕地面积只有3700多亩,山场面积占11万亩。要在四年的时间里使这些散居在大山深处的农民脱贫,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家在包家乡采访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普遍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乡党委政府认清形势,改变工作思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迎难而上,依靠村支两委,依靠党员干部,利用鹞落坪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业,大力发展有机茶叶和高山蔬菜种植业,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先后帮助贫困户新建高标准茶园52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2400多亩,种植高山蔬菜1260多亩,全乡现有并网发电光伏电站1165KW。截止2017年底,全乡剩余贫困人口2753人,贫困发生率约为0.95%

  发展与保护,这看起来似乎是横亘在扶贫干部面前的一对矛盾,在而今的包家乡,上上下下已经形成共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已经植根于干群的心中。

  610日清晨我赶往石佛村去瞻仰“神茶”的路上,就看到海拔七八百米的茶地里,嫩绿的茶苗间竖着不少淡黄色的纸张,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小虫子。有机茶是从来不打农药的,除虫全部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据乡长储刚介绍,包家乡不仅有机茶的前景越发可观,高山蔬菜、土猪肉、土鸡土鸡蛋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石翠”茶是真正的有机茶,已经通过了专业机构论证。过去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是山里的土产品不愁卖,已经出现了“土产品定制化”方式,即城里人年初到这里来付给山民定金,山民按自己的土方式把猪鸡养大,过年前杀好,城里人自己开车来拉半成品回去过年。。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迁移出500多户山民。农民住进了新房,再不用担心狂风暴雨大雪天气了,不少人家的茶园以每亩2万元租给了公司,自己还在茶园里干活,再拿一份工资。这同城里的工人一样旱涝保收。住着红瓦楼房,吃着无害菜,喝着有机茶,呼吸着富氧空气……我感觉到这里的村民们,小日子过得比我们城里人要舒适多了。令人好羡慕啊!

  为了让百姓脱贫,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包家乡的党员干部们付出了多少,他们的亲人清楚,当地的百姓心里也有一本账。

  前几天,乡村干部会从晚饭后一直开到凌晨三点半,到家洗洗后天就亮了。天亮后还得一家一户地跑呢。川岭村的书记王传林告诉我。他的脸上满是疲惫。

  30岁的王魁新婚才三天就立马上班,前年报名考驾照,到现在都没有时间去学。他说加班是常态。人大郑主席的老娘一个人住在县城,中风了都没人知道,住进医院后他都没有时间去看望,每次接到电话只能独自流泪,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下村,反正走不开。他叙述时感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啊!

  我只在吃晚饭时同乡党委书记李曙光聊了会儿,第二天他又忙着下村去了。李曙光壮实的身材,言谈举止间颇具儒将风度,曾担任过县发改委主任等要职。乡长储刚担任过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这个黄金搭档的火车头,正带领着包家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