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嫫诗歌简论

发布时间:2018-10-29     浏览:3682次

沉重的宁静,在光的中心

——安嫫诗歌简论

沈天鸿

  

   毫无疑问,中国的新诗在近30年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成就;同样也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新诗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的工匠写作弊病——我所说的“工匠写作”指的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从而没有自己的面貌,流水线生产性质的,亦即仅仅是工艺性质的“写作”。这种生产得到的产品,是可以大量复制并继续复制的某种东西。

  当然,工匠写作的弊病不只是诗歌有,散文、小说等等也都有。

  有是正常的,但当其太多就不正常了。

  对抗这种太多的工匠写作,主要依靠不是大师,甚至也不是前辈诗人,而是新出现的诗人。因为工匠写作成了气候后其中一些人也陆续被称为“诗人”,与新出现的真正诗人们是“同时”的。换句话说就是,新出现的诗人们以自己的作品,直接对抗与否定了被同代中许多人视为终南捷径的工匠写作。

  安嫫就是这些新诗人中的一位。读她的诗可以看到,尽管在她之前已经有足够多的诗人和诗歌向她指出了到达诗的道路,但她除了接受现代诗是对人类以及万物的存在与生存的关注、体验、感悟与呈现这一根本规定外,还是用她自己的方式铸造了她的诗:充满感性的意象,散开的却是理性思考的波纹;执拗的情感与观念的模式,因为投射物的不同而活跃多变。——她选择了这些矛盾甚至对立再加之于它们以统一,就有了她自己的诗的方式,也就形成了她的诗的个人面貌与风格。

  是这样的,充满感性的意象散开的却是理性思考的波纹使她能把复杂的写得简单,用这独特的简单传递复杂,例如《油菜花开的时候》中沉重也是明亮的,但这是她感受到的宁静的沉重,并且是在光的中心。用自己的花创造了这光和这宁静的沉重的油菜,由此与人类在生存和存在上就有了同一性,可以促使读者品味其中简单与复杂、感性与理性的错综复杂,以及诗的主旨。

  至于执拗的情感与观念的模式,因为投射物的不同而活跃多变,当然是就她的诗的总体而言。对人类和万物的爱,感同身受的欢乐与痛苦、忧伤和彷徨,以及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认为世界是脆弱的\仿佛枝头的叶子”,但仍然“把面包、房子和理想分成两边\在坚硬的世界里,寻找柔软的骨头”的执著,是她的诗的情感与观念的模式。在诗里,情感和观念都必须由对象物,即投射物来体现。她没有用她的模式一以贯之无变化地“使用”对象物,而是随着进入她的诗的对象物的不同,而即时变化。例如《火车》严肃,《真相》很活泼(晴朗的天空下\一株蒲公英\一只草叶上蹦跳的蚂蚱\炙热的风。它们看不见彼此\却交换了对事物的看法\瞧,这就是你们无法察觉的真相)。《世界,哪里都有春天》则是严肃与活泼的混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即时变化在余琳芳的诗中变化的只是诗的调式,是表面的不同,安嫫的诗的内在都仍然是相同的:严肃(对人类以及万物的存在与生存的关注、体验、感悟与呈现如果是哲学意义上的,当然只能是严肃的)。内在的这种一致是重要的,它保证了调式性质的即时变化不会成为随心所欲的“乱弹琴”,而能起到装饰性甚至内容化的作用(诗歌的音乐性、节奏等等的功能都主要是装饰性的)。

  安嫫诗歌以首为单位的这种调式的即时变化,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她的诗是机缘性的,而不是构思的。机缘性的也就是遇到的诗,与构思也就是安排好的诗相比,在写下它时机缘性的诗具有即兴的特点,这个即兴的特点首先就表现在诗的形式上。如果我这个猜想是对的,那么就说明这种调式的即时变化在安嫫那里本是无心插柳,但这种调式的即时变化反复出现在她的诗里,以及她知道如何既保持调式的即时变化,又不让它妨碍自己的诗的内在的一致性,这就又是有意为之了。并且,能够实现这种有意为之,足以表明诗人具有相当的功力。

  上述形式的独特性,表明安嫫的诗在艺术性上,的确是艺术的,而绝非工艺的。

  布莱说过:“诗表现的是我们正要开始思考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思考过的思想。”安嫫的诗也是这样。因此,她的诗对万事万物常常有着直入核心的理解,虽然有时表现为困惑而非通常的理解,但相对于没发现不能理解的事物或者问题者,困惑对于暂时不能理解的事物或者问题也是一种理解。

不过诗只是诗,不是哲学,何况哲学也还没能解答人类的根本困惑。安嫫对人类以及万物的存在与生存的诗性关注、体验、感悟与呈现,说到底是为了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到其他人和万物的存在,以更广泛的感情抚慰自己和其他人(例如读她的诗的人)的宇宙性孤独。“万物制造一切\一切也因万物而存在”,“一切可能,来自解脱与突围\短暂是瞬间的光影\把不平等的和平等的事物\放在移动和变化的中心”(《世界,哪里都有春天》),“秋风\在村庄辽阔的上空游荡\和阳光相遇,覆盖\植物幼稚地成熟的气息”(《如果我老去》)——不平等的和平等的事物都被放在移动和变化的中心,秋风中植物在幼稚地成熟,这就是安嫫用她的诗指给我们看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依然安详的秘密。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