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年的艺术摄影

发布时间:2019-08-19     浏览:23003次

追寻大千世界的美丽

——郑百年的艺术摄影

沙马

      郑百年的摄影一直扎根于底层,深入现实,用诗歌一般的摄影语言呈现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景象,体现出他的艺术观念和人文关怀。他用摄影镜头穿过历史岁月,展现出那些即将消失的事物,为读者保留住曾经的时代,体现出作者“艺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艺术理念。

      郑百年摄影作品的可贵品质在于注重光线和细节,构图和角度,善于捕捉瞬间发生的事物,并艺术的表达出来。他摄影中的老人、孩子、村妇、老屋等不是机械的表现出来的,而是倾注了他的感悟,他的情怀,他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他对现实的关注,从而使他的摄影作品有血有肉,有温度,有生命力。他的摄影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摄影语言中注入了审美情趣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他的摄影作品《留守》关注社会热点,揭示出时代发展中的特色,意蕴深刻,富有张力,艺术的再现了农村社会在时代改革大潮中出现的某种现象。留守者们一边守着故乡的土地,守着曾经的记忆,守着他们祖祖辈辈曾生活过的地方,一边期盼着出外创业的孩子回家团圆。他们用沧桑的岁月,守护着未来的希望。郑百年摄影作品画面饱满、坚实、有角度,有层次,有诗性。其内涵的丰富性和画面的独特性,以及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记忆的痕迹》见证了历史发展的变迁,见证了时代曾经的沧桑。笔者曾在他的摄影作品前久久徘徊,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喜欢他的作品,主要在于他以朴实的唯物主义情怀和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赋予他每一幅摄影画面中人的精神状态,人在现实中的命运,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感。他的摄影艺术的审美是朴实的、丰富的、多角度的。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浮华的表现,没有空洞的,无揭示力的东西。他作品中每一个事物,都赋予了象征性和隐喻性,因为具有含蓄、弹性、耐人寻味的品质。

      艺术取自于现实,但高于现实,他一直遵从着这个艺术规律。如何“高于现实”,这取决于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精神以及对事物的准确认识。在他近四十年的摄影艺术实践中,不断努力学习,奋力前行,从不懈怠。他认为:艺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如何让人们能够从他的摄影作品中获得教育和启发,获得美的艺术熏陶和心灵上的洗礼,是他最大的追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于200412月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高级摄影师; 2013年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并有很多作品获奖。其中,《烟罗皖山》作品在 20138月《大众摄影》包揽中国好风光.安徽天柱山全国影友联谊会擂台赛荣获金奖,此作品刊发在《大众摄影》杂志12期中,同时入选刊登在《中国好风光》大型画册第一卷中。省、市等各级摄影赛事获奖作品近百幅,其中《宿松吴河古民居里的留守老人》入选安徽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览中,并获“纪实类”铜奖;《水墨皖山》获安庆市十五届摄影艺术展金奖。20159月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此次摄影展得到了中国摄影报付总编以及省、市摄影家协会和县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评价。

       跋山涉水觅美景,勇往直前写人生!爱好摄影的他,一直在追梦的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来回报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来分享摄影艺术的硕果芳香!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