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散文小辑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27768次
作者简介:安徽潜山人。供职于安徽交运集团安庆汽运有限公司潜山分公司。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2018年、2019年安徽省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火花》《中国诗词》《皖风文学》《振风》《中国国土资源报》《江苏金融报》《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黄山日报》《芜湖日报》《池州日报》《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各网络公众平台。曾荣获2017年张恨水文学优秀奖,绿地城.第二届昭明文学优秀奖等。
寂 静 的 绿(外二篇)
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浓浓的寂静,而且这寂静是绿色的。
几场细雨吹过,空气中残留着丝丝湿气,山峰在雨气的晕染中盈润丰满起来。浅青、淡绿、深碧,浓黛,深浅不一的绿层层叠叠于眼眸里,雍容在起伏的山峦间。
那些枝枝叶叶清晰可见,这是我没想到的。平时常有的青云出岫、水墨氤氲的薄雾消失不见,往昔云蒸霞蔚、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之地,此时揭开神秘的面纱,真实地呈献在我们的眼前。是山中的仙人将祥云唤走,意欲让我们清楚地认识这个名叫驾雾的小山村?或许,小山村向来客袒露胸怀, 展示一片赤诚吧?不论怎样, 此刻的“驾雾”空留虚名了。
清朗有清朗的好,清丽和风中,山岗上那棵千年古松便一目了然,两人合围的树干亦越发得挺拔。以年龄计算它应该是一位古稀老人,现实却没能说服我,岁月的年轮悠然转过,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苍老的印迹,葱葱郁郁的树冠有力地张开着,飒爽英姿独立于世的神态不由让人赞叹,叹服它历经千年的沧桑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有人说这棵松是不老松,多年来高耸挺拔、俊朗依旧,以一棵神树的姿态护佑着驾雾这方土地,让这个小村庄牲畜旺盛、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看着这棵带着神奇色彩的古松,让我想起春天去另外一个山村看到的那棵千年银杏,不知道它们是否感知对方的存在,但我觉得它们有个共同点:千年来它们日夜守望着身边的一草一木,守护着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感知冬去春来岁月蹉跎的脚步,享受雨打风啸自然吐露的心声;静观田畴阡陌间绿意兴衰的变化,默念乡里乡亲生命延续的故事。
驾雾村的山峦是绿的,古松是绿的,路旁的香樟与河边的杨柳也是绿的,处处是绿意盎然,浓郁滴翠。说也奇怪,在这如玉叠翠的绿色中,安静地听不到鸡鸣与狗吠,仿佛万物都因这绿色凝固而失神,默默静等下一刻的到来。
这种静默的绿随着孟夏时节的温度而漫延,随着我的视线扩散,漫延到天柱山,扩散于天柱山大峡谷。大峡谷里绿色成片成片地泼洒,蓊蓊郁郁、磅礴壮观,满眼满心都是绿的我们,置身于这片绿色的海洋里,格外安静、凝重,恍然于世外。
翠竹笔直的伸向天空,绿色也就伸向天空,那种绿是向上的,有“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的意味;各色树木的绿各具特色,相近又独特,姿态从容,神态万千。我能看到它们细微的不同,却又不能用言语去表达不同的所在,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体会,估计只有懂得的人才懂得,只好寄托于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了。
桃花潭两岸的苍松翠竹、灌木枞林,与潭边的青苔相互呼应着,将绿色填满了潭水,桃花潭也就绿起来,这绿定是心心相映吧?山谷像个安静的绿色巨人,酣睡在夏的前奏曲上,任凉风习习,白云悠悠。只是偶尔跃出水面的大红鲤,拍打着水面发出“啪啪”的声响,身影如一道红色的闪电惊艳着眼球,心随它的跃起而激动,欢呼起来,瞬间,山谷开启了夏日的序幕。
绿灵动起来,竹影摇曳,水波潋滟,缓缓而下时衣袂翩翩,掀起流光溢彩;水色逐渐泛白,像床前的白月光撩起思绪的情怀;转眼,水流随着山谷的坡度迅速向下跌落,飞奔而下的泉水一泄千里、轰鸣如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气贯山河、冲破世俗的架势,突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亦觉得这寂静的山谷不是寂静的,心却更加的静了。不由得想起出自本土的散文名家徐迅先生的句子:“经过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此刻,心豁然开朗起来,因那神龙飞瀑,也因满山寂静的绿。
我逐渐融入了绿色中。在寂静的绿色中行走时,朋友说此次的旅行最开心的是邂逅了我,不论他是戏言还是出自肺腑,我都当成真诚,因为我也有此意。人生中有很多的遇见,每一次的遇见都会不同,如那棵千年古松,如同这大峡谷的绿,又如我因文字邂逅了一群睿智博学的朋友,又在缘分的安排下认识了好客的天柱山人贺燕昌与他美丽的妻子,还有那位热心乡土文化的王方节与他多年的朴素坚守。
我相信,不只是这个夏天,我会在梦里再次走进这寂静的绿色里,并沉溺其中。
银杏,阅尽沧桑五庙情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棵银杏树的,虽然与五庙有过数面之缘。它是一棵银杏树,与其他的银杏树没有不同,不同的是它生长在程冲村这片土地上,或者说在这个世上活了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的生命,之于人类是不可企及的。
我不知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它经历了什么?历经千年的它,定是看过无数次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任鸟儿在肩头鸣唱,牛羊悠闲地在身边走过,目送候鸟迁徙,感知四季更迭,迎接阳光的灿烂,也接受风雨的洗涤,傲然孑立,品尝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我想,这样千年的老树,一定是有灵性的,尽管它从不云游四方,没有走出过程冲村,可它的枝枝叶叶时时刻刻在蓬勃生长,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在与时空交流,它吸纳着时空的信息,汲取着雨露阳光的精华,日积月累,它渐渐壮实起来强大起来,并丰富广博起来。它是一部程冲村的博览书,是程冲村的活生生的历史。
抚摸着它粗壮的肢体,我在内心询问着。它的根系到底有多长?很长很长吗?能用尺子衡量吗?我想不能!因为它的根茎不是一条,而是千条万条,粗如木柱,细如毛发。那根茎不仅仅是根茎了,而是它内心的延伸,它触摸着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宁心静气地为大地把脉,大地的呼气与脉搏跳动的频率,它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它深知这块土地的品性,知晓这片山水的心声。
它太了解周围的一切,它曾为村前许家畈的二胡声感动过,那声音在黑暗的夜幕下如泣如诉,直入心扉;曾为村后的李家姑娘惋惜过,那么好的姑娘却没嫁个好人家,只因家里太穷,为了哥哥的娶亲,她嫁给了一个大她二十多岁的老男人。为此,它叹惜了好些时日,在那姑娘回娘家时,还目视了她好久好久;最揪心的是1930年在五庙吴桥掀起的农民武装起义——八斗暴动。暴动中,许多起义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中,那个惨烈它至今想起都不寒而栗。暴动之后,牺牲的战士都被安葬在邻近山上的烈士陵园里。它的目光总是尾随着祭奠的人,它只能在心里与他们说着话,听他们讲战争的故事,叹息、崇敬……
它静静地看着。看着潜山县第一个党小组在此成立;1947年,鄂豫皖第一专员公署在五庙乡成立办公,并记下了刘秀山这个名字;看到改革开放后,五庙乡党委政府努力发展特色产业,修建“村村通”,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打开了村民的幸福之门。当外面的精彩蜂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听着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的时候,五庙河里的水也欢快了许多,流淌地更畅了。
长长的日子里,欢乐多了起来。村里有人家老年得子,全村的人都高兴,鞭炮声村前响村尾应,好不热闹,它也高兴,“唰、唰、唰”地摇着树叶笑,笑的树叶越发碧绿。“劈里啪啦”,又有谁家的孩子考取了大学,欢笑与祝福的声音响彻山谷,也传到了这棵银杏的耳朵里。它也为这些孩子开心,打心里地祝福他们……
玉壶光转,斗转星移,瞬息万变却是千年一幕。遗世独立的它,看红尘滚滚过客无数,总想挽留些什么,或是留下什么做伴。可是岁月匆匆,时光在指缝中流失,光阴催白少年头,只有那田间地头的吟唱萦绕耳畔,沉醉于心。纯朴的唱腔,优美的曲调,随着稻穗的饱满透出成熟的喜悦,“咿呀呀”地传遍村头巷尾,让生活的艰辛在歌唱中淡化,在吟唱中生出眷眷深情。
也许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或是银杏的一个瞌睡,丢失了那段精美地呈现;亦或是受到岁月的洗礼与升华,那个独有的声音在这个小山村里迷失、彳亍起来。
一阵清风吹来,掠过梯田上的绿茶园,一阵清幽淡然的茶香吹醒了沉睡的银杏树。其实它没有沉睡,只是眯合着眼睛在打盹,它的心里知道这缕清音依然在心,那个叫许开学的人定会将这缕清音传承,让许家畈的许氏家族传唱,让外面的世界知道这缕清音是国粹之母,它的名字叫“弹腔”。
听到熟悉的胡琴与鼓乐声的响起,这棵银杏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也暗暗地欢喜起来。它喜欢这声音,也找到了失去多年的伴侣,在这世上它不再孤单,它心中的喜怒哀乐早已与那亘古的声音融合,它那颗平静如止水的心绪,随着起浮的乐声驿动起来,树杆上的每一个皴裂里吐露着无言的喜悦,每一个枝桠都透出生命的张力,如同年轻的小伙子,全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它愈发觉得,做一个千年的银杏真好。虽然孤独,但孤独就是自己思考和立世的形态。
此刻,我也有做一棵银杏树的念头,不要所谓的永远,却要一世的清欢,如同三毛所说: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山水间,心飞扬
贾平凹说:“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我想,先生喜欢柳的阿娜,更喜欢的是心灵与自然的亲近,是对岁月静好的向往。我们也是如此,长期桎梏在繁忙的工作与林立冰冷的楼房里,如蝼蚁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何尝不想追寻那一番清静?何尝不想看那杨柳依依,小河悠悠?
其实,在巍峨雄壮、气势磅礴的天柱山脚下,就有一方天地承载着你的梦-------天柱山露营地。一看“露营”两字,立即将心中的繁星春水缀上润泽的翡翠,闪着迷人的光泽,有一亲芳容的期盼,有深入其中的殷切。顾盼中,欲知天柱山露营地在何方?在潜山市郊西北的凤凰村。
凤凰村,名字本就给这片山水赋予神话般的色彩,又有天柱山的雄奇灵秀为衬托,将露营地冠上绚丽又清奇的光环,而“山水间,身由已”这六个字,更将露营地插上清风明月般的翅膀,产生“我欲飞翔”的意欲,不禁为此加上“心飞扬”三个字为注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释放此时的心情,或是将这纯美的想象附上灵魂的文字,让这份心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否则就辜负了这份遇见。
遇见是一种人生,在遇见中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才能得知生活的真谛。远山如黛,近水盈碧;垂柳临水梳妆,松林茂密苍翠;木屋、房车、蒙古包,用自己独有的姿态矗立,一层清润的气息包围着它们,凝固着安逸的恬静。一张木椅,一杯清茶,于庭院中仰观天柱山“一柱擎天”的雄伟;享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惬意;品尝天柱剑豪在杯中起落沉浮、舒展筋骨的闲适……这一切已经渲染了想像的空间,让百千思绪化为万缕柔情肆意泼洒,更有那亭台楼阁、藤椅石桌在时空中静立,于薄于蝉翼般的气息中淖影绰绰。唯听松涛浅吟,霜色如妆,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一勾新月照心头了。
凭栏独立。拈起心头的明月,从尘嚣里抽身,把一段时光交付给沁凉的清晨。推开窗户迎接微曦晨光,松林、房屋凝霜静立。迎风慢步,呵气成雾。见凤鸡刨食草丛、黄狗摇尾闲逛,“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一幅田园风光在温润的阳光下铺展。
石径蜿蜒向前,蛇舞手臂伸向风情岛。情侣并肩携手,慢步的身影渐渐放大,于巨大的心形花架之下穿行而过。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般清丽,万缕红霞从碧空中倾泄下来,如佛光润染大地,薄薄的,与澄澈的湖水交相辉映,旖旎出绚丽的色彩,嫣红的茶梅将画面衬托得更加明亮艳丽,惊艳于世。瞬间,仿佛一场圣洁的婚礼正在进行。有青山为证、红日为媒,鸟鸣为乐、有我为宾。晨风浅吟低唱起来,为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如梦似幻间,时间凝固,幸福定格,“我心永恒”的旋律萦绕于柔美的天空之城,一个温情的故事在和美中徐徐拉开序幕。
山含情,水含笑。红尘若梦,禅悟重生。立此间,忘却凡尘俗事、市侩喧嚣,意留此地品茗茶,会知音,望繁花十里;于醉人处,做月下寻词、清灯觅句的天外客。
卿本我意,我意卿思,想必卿的心意也是我的追寻,而这份追寻,有友人(安澜)道出:
在露营地,
脚步将抵达每一个风景路口,
我心无旁骛,
只想静守这梦中故园,
做一棵干净的草木,
把一生芳华交付山水。
山水同心,缘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