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

发布时间:2022-08-16     浏览:1740次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川雄奇、河泽灵秀,在这片灵山秀水间,孕育出众多的杰出文化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印记,书写了安庆的根和魂,让安庆这座古老城市的底蕴显得更为厚重,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黄梅戏妇孺皆知,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科学家邓稼先、慈云桂,艺术家程长庚、严凤英,作家张恨水等等,无一不是安庆的骄傲。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为此,市文联策划推出了安庆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推文,让大家深入了解安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从安庆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建设“五大宜城”、挺进“百强城市”,加快推进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约编辑:徐蔚)


吴汝纶简介

 吴汝纶(18401903)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官直隶深州、冀州(今均属河北)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弟子甚众。二十八年,吏部尚书张百熙荐举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自请赴日本考察学政。在日本,因留学生事与驻日公使蔡钧发生龃龆,归国后不赴京师就任,还乡创办桐城学堂(即今桐城中学前身),自任堂长。并为学堂亲自撰写了匾额和楹联,匾曰:“勉成国器”。联曰:“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学堂于1952年改名为安徽省桐城中学。

 吴汝纶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其主要著作有《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挚甫尺牍》七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东游丛录》四卷。


吴汝纶文章

天演论序


 严子几道既译英人赫胥黎所著《天演论》,以示汝纶。曰:“为我序之。”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深研乎质力聚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赫胥氏起而尽变故说,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以人持天,必究极乎天赋之能,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其为书奥赜纵横,博涉乎希腊、竺乾斯多噶、婆罗门、释迦诸学,审同析异而取其衷,吾国之所创闻也。凡赫胥氏之道具如此。斯以信美矣。抑汝纶之深有取于是书,则又以严子之雄于文,以为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

 凡吾圣贤之教,上者道胜而文至,其次道稍罸矣,而文犹足以久。独文之不足,斯其道不能以徒存。六艺尚已,晚周以来,诸子各自名家,其文多可喜。其大要有集录之书,有自著之言。集录者,篇各为义,不相统贯,原于《诗》、《书》者也。自著者,建立一干,枝叶扶疏,原于《易》、《春秋》者也。汉之士争以撰著相高,其尤者,《太史公书》,继《春秋》而作,人治以著。扬子《太玄》,拟《易》为之,天行以阐。是皆所为一干而枝叶扶疏也。及唐中叶,而韩退之氏出,源本《诗》、《书》,一变而为集录之体,宋以来宗之。是故汉氏多撰著之编,唐、宋多集录之文,其大略也。集录既多,而向之所为撰著之体不复多见。间一有之,其文采不足以自发,知言者摈焉弗列也。独近世所传西人书,率皆一干而众枝,有合于汉氏之撰著。又惜吾国之译言者,大氏弇陋不文,不足传载其义。夫撰著之与集录,其体虽变,其要于文之能工,一而已。

 今议者谓西人之学多吾所未闻,欲沦民智,莫善于译书。吾则以谓今西书之流入吾国,适当吾文学靡敝之时,士大夫相矜尚以为学者,时文耳,公牍耳,说部耳。舍此三者,几无所为书。而是三者,固不足与于文学之事。今西书虽多新学,顾吾之士,以其时文、公牍、说部之词译而传之,有识者方鄙夷而不之顾,民智之沦何由?此无他,文不足焉故也。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往者释氏之入中国,中学未衰也,能者笔受,前后相望。顾其文自为一类,不与中国同。今赫胥氏之道,未知于释氏何如?然欲侪其书于太史氏、扬氏之列,吾知其难也。即欲侪之唐、宋作者,吾亦知其难也。严子一文之,而其书乃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然则文顾不重耶?抑严子之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氏以人持天,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是旨也,予又惑焉。凡为书,必与其时之学者相入,而后其效明,今学者方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而严子乃欲进之以可久之词,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之书,吾俱其傑驰而不相入也。虽然,严子之意盖将有待也。待而得其人,则吾民之智沦矣。是又赫胥氏以人治归天演之一义也欤?

 吴汝纶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非常赞赏。他在这篇序文中,一方面肯定了《天演论》一书“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令广大读者“怵焉知变”,实现自强图存。吴汝纶指出:“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赫胥黎氏起而尽变故说,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以人持天,必究乎天赋之能,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他认为“以人持天”,就是“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因此,他在给严复的信中说:“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士之不竞,惧炎黄数千年之种族遂无以自存,而惕惕焉欲进之人治也。”另一方面,在序文中吴汝纶对严复的译文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严复是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第一人。吴汝纶不但对严译本的行文、标目等,提出过自己的意见,有的被严复采纳;而且在《天演论》正式出版后,想方设法为该书拓展销路,扩大影响。吴汝纶还曾对严译本《天演论》加以删节,在其去世后,删节本在上海出版,书名为《吴京卿节本天演论》。

 由于吴汝纶在当时的声望,此序对宣传、介绍严译《天演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进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