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笠

发布时间:2022-08-16     浏览:1633次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川雄奇、河泽灵秀,在这片灵山秀水间,孕育出众多的杰出文化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印记,书写了安庆的根和魂,让安庆这座古老城市的底蕴显得更为厚重,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黄梅戏妇孺皆知,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科学家邓稼先、慈云桂,艺术家程长庚、严凤英,作家张恨水等等,无一不是安庆的骄傲。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为此,市文联策划推出了安庆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推文,让大家深入了解安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从安庆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建设“五大宜城”、挺进“百强城市”,加快推进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约编辑:徐蔚)


唐大笠简介

  唐大笠(19312010),安徽省青阳县人。曾任安徽日报社记者,安庆日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杂文协会副会长。大笠先生在文学、诗词、书画等诸多领域造诣颇深,出版有《陇止堂散集》、《百梅诗画》、《中国书法演义》、《退思集》、《唐大笠书画选集》、《亦文亦书亦画》等著作多部,并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他的杂文犀利老辣,散文清冽多情,书法铁枝虬劲,国画文人气浓,诗词更为工整精巧。早年多处拜师,四处求艺,先后师从教授陈雪尘、懒悟法师、书画大师林散之等人。他从碑帖入手,先楷、后行、而草,每日功课不断,苦心多年,持之以恒,始有所成,深得散之大师喜爱。他的作品多次入选省及全国书画展,声名远播。






《亦文亦书亦画》序

冯仲华


  大笠弥留之际,我去医院重症监护室探视,见其喉管被切,插着输管,痛楚万状,很觉心酸。

  见我到来,他显然有些激动,两眼突现神光,双唇翕翕,似有所言却已不能发声。我紧握住他的手,强忍着悲痛,安慰他静养。他安然地微笑抬手伸出两个指头,我忍不住落泪了。站在一旁的其哲嗣唐音揣测道:“老爷子是说你与他同门交深,两人是真正的知己……”。大笠微微点头,似是首肯,然后眼睑渐渐微合。我担心他过于神伤,于是轻声道别离去。我意识到这也许是最后的诀别,心头不胜凄然。果不出所料,数日后,八月四日的晚上,电话铃响,噩耗传来,大笠真的走了。相交几十年的知己骤然离去,我悲痛伤感,夜不能寐,作成挽联两副:


平生脱尘俗,大雅云亡,九华云水悲夜月;

经世有文章,斯人遽谢,陇上梅花散余香。


门墙同契,光阴弹指,回首前尘疑梦幻;

管鲍交亲,翰墨流芳,伤心旧雨感沧桑。


  中秋节那天,大笠长女白玲和次女美子来我家,携着一大叠打印整理好的《亦文亦书亦画》书稿,说是其父最后的一部著作。因晚年病重不能自订,现由子女们代其劳编辑成册。此前,大笠已有《陇上堂散集》、《退思集》、《百梅诗画》、《中国书法演义》、《唐大笠书画集》先后出版问世,今又将出散文及书画合集,可谓勤矣!当今真正能集书画合一身的人并不多,大笠算得上一位。大笠既勤奋又精悟,因此他做到并且成功了,《亦文亦书亦画》集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笠临终嘱咐子女,此集出版要我作序。为尽朋友之道,我理应写几句话,作为对他的纪念。

  我与大笠的相识相交,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动乱年代。那时我尚在南京工作,因为林散之先生的关系,我们相识。我已回忆不起何时何地最初与他相见,只仿佛记得每次回乡探亲,林老总要让我带字带画送交大笠。见到林先生的字画,大笠总是喜悦异常,很是激动。七十年代初,林老重返南京,移居鼓楼附近百子亭寓所,是我陪大笠重认师门。自那以后,大笠每来南京拜望林老,也总要到我处聚谈。后来我工作调动,回到安庆,彼此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相互更加深了解。见面总有话题可谈,感觉十分投机。大笠对林老非常崇敬,林师的话他句句在心,奉若圣明,林老逝后,他很悲痛,我们一同去南京吊唁。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及陵墓落成,我们又同去凭吊祭扫。每每忆起林师,他总无限深情地感叹道:“林老是真师,林老这样的真师实在难得!”

  大笠学画的经历,他已有文自述。初师陈雪尘先生、懒悟和尚,最终得成于林师。他的书画走的是传统一路,不屑于时蹊;晚年以其文学修养,境界大变大进,故有时辈所不能及者。时人多染“商业”习气,看似新奇,实则哗众媚俗,浅陋乏味。大笠书画,更多“文人”气息,更讲笔墨功底,更求高远意境。他能自画自题,诗文书画,相映生辉,令人久看不厌。大笠毕生从事报刊新闻职业,驾驭文字轻车熟路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不染职业习气,绝少官话、套话一类“八股”、“应制”腔调。文章质朴无华,不施粉黛,自是恬淡清新如秋水一泓,愈静愈明,愈淡愈洁,似是“苦雨斋”、“缘缘堂”的小品、随笔,无一丝火气、尘气。

  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大笠的子女能继父业、承父志,在父殁之后,将其遗稿编辑成书,可谓竭其力,尽孝心。大笠九泉有知,当含笑而无憾矣!

  是为序。


                           2010928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