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尚志
发布时间:2022-10-08 浏览:1497次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川雄奇、河泽灵秀,在这片灵山秀水间,孕育出众多的杰出文化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印记,书写了安庆的根和魂,让安庆这座古老城市的底蕴显得更为厚重,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黄梅戏妇孺皆知,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科学家邓稼先、慈云桂,艺术家程长庚、严凤英,作家张恨水等等,无一不是安庆的骄傲。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为此,市文联策划推出了安庆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推文,让大家深入了解安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从安庆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建设“五大宜城”、挺进“百强城市”,加快推进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熊尚志简介
熊尚志(1952.9—2013.7),安徽宿松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曾任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七、八、九届太湖县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太湖县政协常委、副主席。太湖县文联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藕和花的故事》,《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八十年代初出版;《神秘的妻子》,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280千字;《乞丐世界》,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350千字;《蛮欲》,中原农民出版社,1988年,320千字;《人与佛》,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1版478千字;《处女坟》,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年8月第1版266千字;《骚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第1版375千字;《烟火人间》,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1版325千字;《野山风流镇》,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7月第1版247千字;《祸女》,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1版270千字;《南唐后主》,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1140千字。
此外还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十月》、《新华文摘》、《花城》、《清明》等发表有一些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熊尚志纪念文章
佛缘,圆解父子情
熊秋翼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很惭愧,很内疚。
之前我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化解。自从我在一次偶然中结识了慈光大师并得到大师的教诲和引导,渐渐的我与父亲那长期的积怨和深重的误解才彻底化解。父亲为了感激大师圆了我们父子情,拖着病重的身体上太湖大灵山灵应禅寺拜访慈光大师。那天,父亲与大师聊了很多佛教中的佛法、生活中的感悟等等。因为父亲一直研究佛教,早些年出版过《人与佛》这本小说,所以跟大师有共同的话语。记得那天父亲和大师还有我一起合影留念,父亲与我也单独合影。同父亲在灵应禅寺用过斋饭后准备下山时,大好的晴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师感叹到:“你们父子多年的矛盾如今得到化解,感动了天地,阿弥陀佛!”在此感谢我的恩师:释慈光!如果没有您,我们父子恐怕会各自遗憾终生!
父亲这次从上海转院回太湖,是我和叔叔去接的。在家里住了一天,父亲就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在县医院我陪伴父亲度过了七十多个日日夜夜。白天我在工地工作,一下工地洗完澡就去医院陪父亲睡,早晨在医院洗完脸买好早点送给他再去工地,那段时间我是多么的充实和快乐。每晚,我们父子俩都要聊很多。我们聊人生、聊当今、聊生死,甚至父子俩幻想着我们的家庭当年如果没有破碎,现在的我们各自又是什么样?说着说着我们俩的眼睛都模糊了,记得最晚的一次我们聊到半夜三点多才入睡。父亲感叹到:“儿子,以前真的是对你了解太少,没想到你不到三十岁,就把人生看得这么透,这样彻底,是我这个做爸爸的以前关心你太少,像你生活在这样和谐社会中的孩子是很难体会到那些的。”
父亲是仁慈的,更是可敬的!记得在医院陪伴父亲的那些日子里,每晚父亲都要解小便几次,因为父亲从上海转回县医院时已经很病重了,不能下病床,二十四小时都要依靠氧气而度过,解手都是用医院专业的尿壶。住进县医院前段日子,父亲晚上解小便的时候都会喊我拿尿壶给他,或者喊那个护工。之后一段时间我就没有听到父亲的叫喊声了。一次深夜,父亲因为不想惊扰睡梦中的我,不想打扰护工休息,自己拿尿壶解手,结果颤抖的手把尿壶打翻在床上,就这样他用床上的毛巾和自己的衣服垫着坚持到天亮。第二天早上他还笑着告诉我:“你爸昨天‘尿床’了。”当时,我的眼泪都下来了。说:“爸,以后晚上有什么事情喊我和护工,不要怕影响我们休息,晚上来陪你睡就是做那些事情的,要不然我来医院陪你睡能起到什么作用啊?”父亲说:“你白天在工地已经很累,晚上好不容易睡会,我怎么能把你老叫醒呢?你能够来医院陪我,我已经很满足了,你一定要休息好,白天才有精力去做事,爸知道你也不容易,自从爸得了这个绝症以后,金钱上没有帮助过你什么,现在你都是靠自己在外面打拼,我儿子长大了,也成器了,自己赚钱还买了汽车,也懂得怎么去做事,去照顾自己了,这是爸最大的安慰,爸走后也就放心了。以后赚了钱要存钱成个家,你也不小了,爸这生最大遗憾就是没有看见你成家立业,别人家的孩子现在都是父母包办,可我熊尚志唯一的儿子却要靠自己去操办,爸对不起你,没能照顾好你。” 说着,他的眼睛又模糊了。还没等我回话,他又接着说到:“儿子,你有今天的改变,我们父子能够和睦相处都要感恩于慈光大师,大师对你有再造之恩,对你恩重如山,教导你怎么做人,今后你一定要好好孝敬大师,将来自己有成就了要像大师那样感恩社会,报效家乡!”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是等我从工地回来到医院才肯睡,哪怕是等到很晚,他都会等我回来。
最后的日子里,父亲的言语已经很少了。基本每天只有几句话。该交代的之前都跟我细说过,也立下了遗嘱。我知道他有很多的放不下,也有很多心愿未了,遗憾肯定是有的。依稀记得,父亲连续二十多天没有进食,持续二十多天没有大便,每天只有靠医院的营养液维持生命,他自己内心很清楚离大限已经不远了。我更是清楚。但是我没有用安慰的话语去敷衍他,因为我们父子俩之前早就把生死看的很清楚,聊的很明白。我对父亲说:“活着对您也许只有更大的痛苦,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只是迟早的事情。爸, 您离开我,儿子心里很不舍,作为父亲您更舍不得抛下我。儿子很希望您能够看见我成家立业,但是儿子不忍心每天看着您这样被病魔折磨着,儿子只求病魔放过您,让您减少痛苦安详的走。”
7月4日晚上十点左右我来到医院,看见父亲已经平躺在病床上。当时就知道不好了,因为父亲之前是不能平躺着的。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头上,如果平躺着全身就会发生剧烈的痛,所以在县医院这三个月他都是靠着背,用枕头把自己的头部、背部垫起来坐立而睡。我来的时候,照顾父亲的姑姑、叔叔已经回家了,他身边只剩护工一人。此时的他已经彻底不能说话和动弹了,眼睛微闭含有泪花。我走到他身旁,拉着他的手说了句:“爸,我来了。”他的两根手指微微动弹了一下,意识我他知道。我接着说:“爸,你不要担心,你交代的事我会做好,现在你想说什么话我都知道,不用多想,菩萨会度你的。”父亲此时想说的是:看好时间,就是准确记录好他去世的具体时间;兄妹俩要和睦相处,照顾好妹妹;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早点成家立业;办好他留给我的那部四十集《南唐后主》电视剧本的后期运作,因为这部剧本早已送到北京一影视公司,只剩下签订拍摄合同了;叫我不要哭,不要伤心,来世还做父子……。就这样持续着,当时内心一直在念:“阿弥陀佛,愿菩萨度他安详没有痛苦的离开。”就这样延续到7月5日0点42分左右父亲突然呼吸减弱,护工喊来医生,医生说已经走了。时间是2013年7月5日0点44分。
父亲虽然走了,但是他在文学上持有的那份追求与执着的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在医院陪伴父亲的这些日子里,我感悟到人生苦短,体会到生与死的一瞬间。我想,在有生之年除了养家糊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些值得后人念叨的事情。我没有华丽的文字去表达父子间的点点滴滴,只有用最通俗的语句去陈述对父亲的思念。
父亲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