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涛:村名指引归家路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5817次



   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去外婆家。沿着茯苓畈蜿蜒的洋马河,一直往前走,就能望见一个叫“堰岸上”的村庄。外婆总在村口的大柳树下等着我们,正月里的寒风吹动着她的白发。


   家乡宿松县曾经是古松兹侯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县史。这里有着许多像堰岸上一样的村落。游子思乡,最难忘记自己村落的名字。村落的名字总是那么温馨和甜蜜。


   家乡在长江北岸、皖鄂赣三省接合部。据《宿松县地名录》统计,全县有近5000个大大小小的自然村。村落的取名,或依据地形地貌,或依据居民姓氏,或展现一段历史,或展现民俗乡风,千姿百态,各具风韵,构成独特的乡村记忆。


   村落以地形地貌取名的最多。一般在山区和丘陵,村名尾字多有洼、垄、坡、岭、宕、叉、湾、冲、坳、尖、山等。如:陈汉乡的骑骡尖、打杵叉、烂泥垄,北浴乡的乱石壳、筲箕坦、锅川石,隘口乡的剪刀石,二郎镇的石竹沟,凉亭镇的缸钵洼、燕窝地、蟹子夹。这些村名拙朴、形象、生动。洲区和湖区因为地势低、多水,村名的尾字多是墩、营、圩、埂、湾、港、坝、湖、渡等,例如张墩、桂营、史家营、石坝、罗渡。比起山区和丘陵区,洲区湖区的一些“姓氏+地貌”式的村名少一点灵动的趣味,但同样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和历史。例如,汇口镇以营为尾字命名的村落多,因为明朝初朱元璋的军队曾经在这里安营垦荒。宗营,就是安营的宗姓军人居多。


    有一类村名,有着优雅的画面感,带着韵律节奏的动感。如柳坪乡的风古屋,陈汉乡的滴水岩,隘口乡的甘露坡、风声村、望云冲、过矶石,孚玉镇的桐子园,华亭镇的白露窠,许岭镇的秋藤村,佐坝乡的渔雁村等,村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华亭镇黄大口村有刘家篱、张家摆、古岭曹等村落,名字都有较强的地域风味。在陈汉乡,有鸡鸣冲、白鹤冲、虎踏石、官堰头等,几个村落连在一块,透着浓浓的山间野趣。


    一些村名讲述的乡间故事十分优美。陈汉乡的九登山,讲述的是禅宗五祖寻母九次登山的传说。陈汉乡的上马石,讲述的是“田园宰相”石良从这里上马西征的故事。汇口镇的归林村属古彭泽地域,东晋诗人、彭泽县令陶渊明在这里作《风阻规林》二首,“归林”即“规林”。佐坝乡的得胜山是一个小渔村,属横路洲。这里是有名的古战场,是朱元璋训练水兵的地方。元末明初,这里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事。五里乡的南台山曾是唐朝闾丘县令为诗人李太白筑台读书的地方。


   古老的村名,记录了地域历史文化。如仙田铺、太子庙、杜溪屋、枫香驿、沙塘陂……仙田铺这个村落在2380多年前就已经得名了。追溯到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始置松兹侯国就在仙田铺。沙塘陂,在县城以东,因李白《赠闾丘处士》有“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的诗句而留名。太子庙也有600多年的历史。梁朝昭明太子编纂《文选》伴随着游历,使得他在中国多地存有文化遗迹,其中包括宿松。明熹宗年间,宿松民间流传昭明太子在葫芦坡下显圣,于是有乡绅牵头建起了一座庙。这座庙就是太子庙,清朝两位宿松籍的翰林院编修石葆元、朱书都有诗文予以记述。


   有的村落的名字,显得俚俗、率性、个性张扬,显示顽强的生命力。隘口乡有个村落叫懒牛退轭。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华亭镇有狗尾欠、苦岭咀、坟峦屋、驼背树屋、吴家破屋,把这些“自贱”之名梳理出来,也很有意思。这些屋场里多有书香门第、耕读世家。隘口乡的古山村落,至今民间还称之为“估亩山”。传说古代粮官丈亩到此,山路崎岖,难于清丈,便登山估亩而得名。华亭镇的先觉岭,老百姓口语“酸脚岭”,形容岭太长了,走到这里脚走酸了。也有雅俗共赏的,如华亭镇的雪山洼,地处横山腹地,冬季积雪时间长,故名。长铺镇的鹅公包、泥里鳖,河塌乡的黑漆门楼,程岭乡的黄鳝咀,汇口镇的快活岭,名字俗,却顺口。还有的村名因时间久远产生讹传,如保持畈原为宝池畈,乌池村原为污池村,韩文岭原为寒梅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家乡的一些村落已经消失了,然而作为文化记忆,村名依然在。我喜欢用乡音来喊出村落的名字,乡音乡韵,沁入心扉。家乡的村名既是乡愁,也是游子归家的路。


   作者简介:吴云涛,男,宿松县乡贤研究会,安徽省作协会员。1980年初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分别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望月》《山月》。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