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沉思和内省
发布时间:2016-07-11 浏览:3931次
观察、沉思和内省
――宋烈毅散文浅析
汪维伦
在说到宋烈毅的散文时,我不得不再次提到多年前在《安庆日报》副刊上读到的他的那篇《站在天桥上》。并不是说这篇文章是他写得最优秀的,我之所以当时被这篇文章所吸引,是因为在那时“新散文”这个概念还没有怎么盛行。而他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就因为对传统的一些背离,当时让我读了感觉到耳目一新。记得读后我还即兴写了点感悟性的文字,
这篇文章主要突出的主题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速度里。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在跟着作者一起“观察”他目击所至的同时,又不得不敬佩作者敏锐的捕捉力:“我在天桥下看见了一个熟人,我现在居高临下地看见的是他的双肩和头顶,这是我们平时在林荫道上相遇时所无法看见的,视角的改变竟使他在我的眼里变得陌生!”观察过程记录出来的同时思考的结果也得以呈现;“在这座静止的天桥上,除了一直没有走动的我,还有几位下棋的老人。在他们看来,天桥只是一个地点,适于安心下棋消磨时光的地点……此刻,一辆白色救护车从桥下呼啸而过,在我的瞳仁里消失成一个醒目的白点。”尽管作者在后面加上“呼啸的救护车与平静的弈棋者”构不成“相互的干扰”,其实在读者的心目中它们已经“干扰”了。不是吗?在以一种“消磨”的方式用生命和时光对弈,而呼啸的救护车则是挽救生命的工具,两者在这个自然段中的并列呈现,形成的矛盾和对立便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必须用思考才能给予填充的东西。“累,平静的眺望也使我感觉到累。我的脖颈有些酸痛,累只是一种又酸又疼的感觉?然而,累是不会降临道路的,对于道路上的石子和沙粒而言,从没有什么‘累’,只有‘粉碎’。”――这里的“累”与“粉碎”的叠加,让我读出的并不像作者所说的它们只是“有着一种无奈的相似”那么简单。总之,这篇文章让我读出的是作者的许多与众不同:“观察、思考、以及叙述的手法――沉郁冷静、思辨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
烈毅的写作之初,主要是以写诗为主。他的诗体现了现代意识和先锋性,并且在当今的新诗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那些诗歌佳品也是值得研读的。我对他的诗也很感兴趣,并且拜读过不少,只是由于本人的才疏学浅,暂时还没有做这方面研究的打算,故而只是一种带着兴趣和好奇去欣赏。他的散文同样也具有现代和先锋性,与时下提倡的“新散文”写作很接近,且在散文的叙写和布局上也明显凸现出其个性的特色。不论是在《与火车有关的事》中叙写一些与时光有关的故事时,让我们顺着叙述的“铁轨”,跟随作者坐上时光的火车去经历一次思想的旅行,还是和作者一起《观察雪人》,去体会观察者的心境、感受和思悟,从而得出“从乌有到乌有这应该是雪人的一种真实,从两手空空地来到两手空空地去,这是我们的真实。”这种我们本不想直面,但却又不得不去直面的人生现实。除此之外还有像《那些植物,那些人》、《蟋蟀叫着》、《岁月的芬芳》、《写作的冲突》等,这些散文佳作可见他的那种“与众不同”。尽管作者在叙述时始终给我们一种处在沉郁冷静之中的感觉,但还是不难发现那笼罩在字里行间的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也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体察、沉思和内省。
另外我在烈毅的博客上还拜读了不少他对卡夫卡、洛扎洛夫、村上春树、安部公房等一些文学大师和外国先锋派作家作品的研读文字,不难看出,他的写作是在这些作家作品风格的影响下而自成一格的。他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完成着他的每一篇新作的,能做到尽量不重复自己且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很不容易的。期望烈毅在不断地挑战自我的同时再出佳作,多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