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线见闻系列之八:振救家园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1539次
抗洪一线见闻系列之八:振救家园
编者按:2016年夏天的安庆,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连续三轮强降雨,汛情全线告急,灾情全省最重。军民齐上阵,干群共抗灾。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安庆市文联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安庆市作家协会和各县作协先后组织了十几批次50余位作家深入灾区采访。记录下这一历史事件,讴歌无数军民、干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网在此推出部分作家作品,用以见证和弘扬――
题记:
我们安庆市作协采访组在宿松南口圩上采访时,偶然遇见了该县民政局副局长孙松林,他曾在《宿松报》社做过多年的记者,有较强的文字功底,一问,他已经在一线连续干了半个多月了。我们这次组编“抗洪特刊”,如果有一线干部的“战地日记”,岂不更有说服力?所以,我立即约稿,开始他不愿意,说又忙又累,哪有工夫去写?我说,记录一线干部的真实情况,以正诓传,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防汛”,是工作的一部分啊!孙松林终于答应了,但又为难地说:我们住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哪里去弄纸笔?我马上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抽空就在手机上写,存入“备忘”栏,这适合你在圩堤上操作。果然,一天后,他真的从微信里发了第一天的日记给我看,我说:好!就照实写。
就这样,一连8章的抗洪日记《振救家园》交稿了,抗洪一线干部最真实的情景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7月5日阴
半个月来的两场强降雨,造成位于皖西南大别山南麓的宿松县外江内湖水位迅速上升。一时间,各大小水库水位接近汛限或超汛限,县河水位、内湖水位逼近设防或超设防,长江水位超警戒。各地消息纷纷传来:山区水库告急,县城堤防告急,沿湖圩堤告急,江外圩堤告急,长江宿松段同马大堤告急……
下午3:00,县委组织部召开第二批由县直机关单位抽调的120人赴乡镇一线防汛抗洪动员大会,我与县民政局两名同事和县委办、政府办、卫计委、财政局、执法局等单位20人被安排到洲头乡驻点防汛。会议号召,在实践中践行“两学一做”的时刻到了,发辉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时候到了,组织上看好我们!
回单位交接完手头工作,回家拿好换洗衣服日用品,按下午5:00前必须赶到驻点乡镇报到的组织要求,怀着几许兴奋的心情,怀着几许对接下来日子不可知的期待,我们一行驱车踏上了防汛抗洪的征程,打开了与单位工作不一样的日子……
7月6日阴间小雨
早6:00,简单吃过早餐,我们县直20人,被洲头乡安排的两辆小面包车拉到长江内大圩堤永天圩大坝脚下。
永天圩,是宿松县位于长江内的沿同马大堤走向围成的半椭圆形江中大圩,该圩内辖汇口镇三洲村、洲头乡泗洲村两村,常住居民7000多人,面积15000多亩,为闻名县域当地的大型圩堤。永天圩堤坝还与别处堤坝有所不同,堤坝上建有大量居民住房,这避开了在圩内建房如遇多雨年份内涝浸屋毁房的危险。高耸的永天圩堤坝上,一眼望过去一字绵沿排开的民房建筑,也成了永天圩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可此时此刻,映入我们眼底的不是风景,却是险情!
永天圩外面的迎江面,一大块一大块的坝土在与坝体剥离滑脱,有的竟直逼堤坝之上迎江而建的房舍门户;永天圩大堤之上,一大段一大段的堤坝呈松软塌陷之势,堤坝隐患之多在与时俱增。险情就是命令!永天圩坝体的安全,就是堤坝上房舍风景线的安全,就是圩内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是圩内正在茂盛着的庄稼的安全!
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命令是,把近300根长约3米、粗20多公分的杉树木桩搬运到堤坝之上,以供应堤坝剥离坍塌的地方打桩筑坝之用。20人,两人一组,我们甩开膀子,挥汗如雨,脚踩泥泞的墙脚小路,头冒零星的霏霏细雨,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抬运木桩的抢险战斗中……此情此景,在我的心中,一种对险情的忧虑悄然升起,同时,一种战天斗地为民奉献的豪迈之情由然而生。歌手张宇的一首熟悉的旋律不觉在我耳边回响,我轻声哼起:
雨一直下,
状况有点欠佳,
在永天圩内外,
你渐渐感到,
险情变化……
命令来啦,
扛桩驮袋抢险上吧,
体力耗了一大把,
只为保护房舍庄稼!
7月8日多云转晴
中午的用餐,是乡里安排由洲头街小餐馆送到抢险现场的盒饭。又一上午的强体力付出,我已经有点饥肠辘辘的了。打开同事叶主任传递给我的盒饭,虽目睹饭盒里是大量的青椒、少许毛豆和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的几粒肉丁外别无佳肴,且米饭还有点夹生,我还是觉得口舌生津饭菜香甜可口。同来防汛抗洪的20人中,有一另单位我高中同学铁哥,已快奔50身肥体胖很是发福了,饭来时,竟因行动迟缓未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盒饭压坏少了一份)。“没事没事,没有就不吃了,战友们吃好喝好啊!”,铁哥既打趣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让作为同学的我顿感有些自责了,我怎么就没想到为铁哥先拿一份呢!还好,补送的盒饭稍后赶到,铁哥总算也不少一口了。
7月9日晴
今天,长江汇口水位涨至21.20米,超警戒水位1.4米,超设防水位3.4米,为入夏以来汛期最高水位。我们上午接到通知,永天圩外圩告急,刻不容缓,必须火速赶往一线抢险!
一部农用车载着我们20人,快速行进在长江同马大堤,朝着永天外圩方向飞奔。车子到了一处地点,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下车,原本以为到了目的地,却被告知还要换乘机动船经由长江到永天外圩。
几分钟后,从远远的江面,我们望见了一段几乎与长江水面在一个平面的堤坝――永天外圩月亮湾。月亮湾,有这样一个浪漫而温暖名字的永天外圩,留给我们记忆的却是阴影和悲伤,要知道1999年长江大水就是从这里破圩入侵我们家园的。机动船缓缓靠近月亮湾岸,似乎生怕一不小心船靠岸的冲力撞破了堤坝。我们20人先后离船登岸,踏上这段急待我们去振救的圩堤。
“妈呀,这已与江水平齐的圩堤,像是要破的节凑啊,还有得救么?”,“完了完了、完了完了,我妈妈刚找先生给我算命,说今年见水不利,要远离水边哇!”。踏上月亮湾的一刻,悲观的议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响起,不安凝重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生长于后山丘陵的我,也是没看到过如此高水位的长江水,小心翼翼察看坝面,发现大多坝段与江水持平,有的坝段迎着风浪,水已开始蔓过堤坝。看着圩外一边是平坝的满满的江水,圩内一边是坝脚下深深的望不到边的庄稼地,想象着溃堤破坝的情景……对自身的安危,我不由得担心起来!
坝上,迎面走来一个已被太阳晒得黝黑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已坚守堤坝十多天的泗洲村党支部史书记。发现我们凝重的神色后,史书记带着爽朗的笑声坚定地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凭他们的经验,溃堤破坝是有迹象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加紧筑坝固堤,脚下的土地是安全的!
史书记的话语给了我门一颗定心丸!
我们20人立即加入到先于我们过来抢险的县公安特警队伍中,铲砂土、驮砂包、抬砂袋、码子埂……为提高运砂效率,我们20人甚至和特警30人混合编队排成一字长蛇阵传递砂袋……一改前期阴沉的天气,太阳明晃晃地直射着堤坝上的人群,豆大的汗珠从一张张熟悉或不熟悉的脸庞滑落,大量的汗水已让好多人衣裤湿透。抢险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有的在汗流浃背地坚持,有的已脱去衣服袒胸露背地继续……这一刻,置身于这抢险的大军队伍中,久居机关单位的我深切地感受到,紧急关头,我们县直单位来的党员干部,还是舍得吃苦愿意奉献的!今天,在这险情不断的堤坝,我们撒下的汗水,大坝作证!我们做出的奉献,有目共睹!
这次抢险的中途,县人武部周部长率领的民兵预备役官兵投入战斗,给我们增添了力量和信心。抢险战斗在临近傍晚时分结束。在返回我们驻地时,由于车子联络有误,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脱下磨脚的长筒靴,赤脚走在返程的余辉中……
7月12日阴
一转眼,我们来永天圩防汛抗洪已过一星期了。由于长江上游来水的减少,我县长江水位呈下降趋势,汛情已有所稳定,又因连日高强度体力活,同志们有的身体不支了,组织决定让我们在驻地休整一天。
劳累后的休息那才叫一个舒服和幸福啊!
我和单位叶、杨两同事加县直工委陈书记4人共宿一室,本来就睡眠不好的我,不到6:00,就被3位室友此起彼伏、酣畅淋漓的鼾声早早吵醒了。我虽不能睡好,但完全能体会出他们鼾声中的香甜!
我现在有时间来整理这几天的思绪了。
打开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微信群,看到同学们对在一线抗洪抢险的我和铁哥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我深感欣慰。“慰问抗洪同学包”、“抗洪同学专包”等红包在群内满天飞,随处俯首即拾,让我倍感温暖。
外地同学中水有感家乡水患的《水之殇》突然映入我的眼帘:1954年,我还没有出生,听父母亲说,54长江江坝破圩,房屋进水近2米深,村中的土坯房几乎全部倒塌;83年我上初中,大水淹没了村中大半的农田,河边每天都是慌慌张张坐船往高处搬家的人,大多是投亲靠友的;98年,我已离开家乡在长江边的另一个地方工作,为保障长江下游的芜湖马鞍山南京等城市,多湖泊、没有大型工业且贫穷的家乡又一次被辟为蓄洪区,我的贫穷的乡亲又一次背井离乡;2016年,又一次面对大洪水,这一次,我的任职家乡的同学们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解放军来了,央视媒体来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可爱的家乡!
读到中水同学简练质朴却又饱含对故土爱怜忧思的文字后,我回味着这几天来的经历,在同学的文字后欣然回复:
心系家乡,
山高水长。
赤子有心,
文采飞扬。
泣我邻里,
痛我乡党。
历经水患,
身家俱伤。
大灾无情,
军民同抗。
一方受难,
八方援强。
战天斗地,
意志弥刚。
贫弱故里,
终会头昂!
真的,我相信洪水大灾之后,有党和政府的坚强决策和部署,有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倾情支援和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我脚下的这块故土又会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7月16日阴转多云
今天是我们转移战场的日子。
昨晚,经乡防汛指挥部政委、乡党委陈书记和我们县直工作组牵头人盛主任碰头同意,因永天圩汛情缓解,我们一行20人被调整安排赴洲头乡5个内湖圩堤防汛,我们民政3人被安排到洲头乡南口圩。
再见了,我们在一起吃、住、战斗了十多天的县直单位战友兄弟们;再见了,我们为之撒下辛勤汗水至此岿然屹立的永天圩!祝愿从此,江水安澜,堤坝安然,百姓安康!
上午9:00,我和两位同事乘车离开永天圩,经组织允许顺便回城补拿了一些换洗衣裤日用品等;下午1:30,我们提前赶到南口圩防汛驻地报到。
7月17日多云
从外江永天圩转战换防到内湖南口圩,我们的防汛工作听从洲头乡南口防汛指挥长、乡政协宗主任的工作指令。
宗主任头发花白,是一位即将要到龄退休的长者,在因受外江内湖两面夹击而致防汛工作异常严峻的洲区,是临危受命走上防汛指挥长岗位的。老宗敦厚的身材、锐利的目光、沉稳而俱力度的声音,在我看来就象是一位处危不乱、运筹帷幄、稳坐中军的将帅!这是我看到老宗的第一映像。
宗主任安排我们的第一件任务是晚间巡堤查险。巡堤查险,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我们从老宗口中却得知了一大套操作流程:从安全装备角度考虑,要准备好手电灯、长筒靴、救生衣、小木棍;从技术标准角度,要至少三人一组,从坝顶到坝腰到坝脚一字排开,实行无缝隙拉网式查巡。具体,坝顶的人要看坝外湖水是否有漩涡,坝顶面土是否有大的裂纹;坝腰的人要仔细检查坝体是否有裂纹和?水;坝脚的人要检查坝土是否有松动,是否有管涌发生,等等。
熟悉了技术要领后,晚11:30左右,我们一行三人带好装备按时出发行动了。
子夜时分,夜空已经显得凉爽而安静,阵阵微风吹来,除了远近的蛙声和堤坝边杂草间偶尔飞起扑身而来的虫子侵扰外,这是距离火热燥动的白天最为边远的时光,是最令人舒服享受的时段了。我们按着老宗提示的巡堤查险要领,沿堤坝一路巡查过来……说实在的,我们做的可能远远没有达到老宗的要求标准,甚至还有马虎应差的嫌疑,但我们还只是初来乍到的学生呀,这样想着,也算是完成了今晚的任务。今晚,我们守卫的堤坝,安然无恙!
途中,有个有惊无险的插曲,我们发现了一条正在堤坝杂草间游走的蛇……我们已知道晚间巡堤查险装备的作用了!
7月20日阴、大风
“老六,快速集合村民支援,能上多少人上多少人,南口4号圩出险情!”“方乡长,你们的民工可都到位了吗?4号圩告急!”
刚近6:00,一边电话,一边蹒跚在堤坝上的宗主任,已经被狂风掀起的巨浪上下淋透了。
凌晨开始起的南风,从气象预报查看已是7―8级了,到6:00还有增大之势。4号圩是南口圩正面朝南的一段,直面风浪的袭击。此时老宗身边的我,放眼向湖面望去,只见深蓝的湖水在望不到边的远方就形成了巨浪,正一浪高过一浪地朝脚下的堤坝奔来,每浪至堤坝都撞出过人高的浪花,并直翻越过坝面湿透了坝的另一侧。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我看到被这狂风巨浪撞击的堤坝,已是千疮百孔,更有大段大段的堤坝已经向湖内倾卸坍塌,坝面最窄处仅剩不过两尺。在风浪无情撞击发出的震耳巨响声中,我分明感觉到脚下的堤坝在颤抖,在哭泣……
这一刻,我的心在收紧,心跳在加快!今次防汛抗洪以来,我第二次感到了危险和担心!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在老宗的紧张调度后,抢险突击队来了,本地村民群众来了,后山丘陵程岭乡方乡长率领的支援民工来了……堤坝之上,驮着碎石袋的人们在和时间赛跑,载满木桩物料的拖拉机在来往穿梭;堤坝倾卸坍塌之处,突击队员们在汹涌的浪涛中奋力打桩、填压碎石袋……危险么?堤坝已在岌岌可危!胆怯么?大家同在奋勇向前!坝堤之上,我看到了真正的英雄!我和两个同事已是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抢险的人流中……
人群中,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部队解放军来啦!”。我循声望去,一面鲜红的军旗后面,正走来一支人民的解放军队伍!
经市、县两级防汛负责人在南口防汛指挥部现场研究,南口圩的安危,关系到通往整个洲区三乡镇的省道宿复线的安危,决定提高设防水位,加大防汛力度,确保堤坝安全!
明天,南口圩,一场更大的保卫战即将打响……(孙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