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线见闻之九:面对党旗的承诺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1720次

抗洪一线见闻之九:面对党旗的承诺

――太湖县广大党员踊跃参加抗洪抢险纪实
2016年08月04日 22:54  来源:中安在线

  编者按:

  2016年夏天的安庆,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连续三轮强降雨,汛情全线告急,灾情全省最重。军民齐上阵,干群共抗灾。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安庆市文联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安庆市作家协会和各县作协先后组织了十几批次50余位作家深入灾区采访。记录下这一历史事件,讴歌无数军民、干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网在此推出部分作家作品,用以见证和弘扬――

  常言道:“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

  在这次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太湖县广大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前,排险在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两学一做”,让鲜艳的党徽在洪灾面前熠熠生辉,坚定地兑现面对鲜红的党旗时许下的庄严承诺。

  妥善转移群众当好“安全员”

  持续肆虐的暴雨,在无情地侵蚀着大地,一时间,河水猛涨,山洪暴发,不论是在山区还是畈区,住在河流两岸、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等的百姓们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在这个时候,“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成了广大党员干部最头等的责任。

  7月3日早上,当刘畈乡栗树村长溪组党员鲁超凡在屋场里巡查险情时,发现80多岁且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胡小春,所住的土坯房经过两天暴雨的洗礼,显得十分的危险,便迅即走进屋里,好说歹说,一时怎么也做不通她的工作。眼看,危险即将来临,于是,他只好不由分说,一下子拉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待他们走出房屋不到10米时,只见房子瞬间轰然倒塌。“要是再迟一分钟,我们都没命了。”鲁超凡十分庆幸地说道。

  7月1日,随着雨势逐步加大,北中镇玉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浩同村里另外两名党员一起第二次冒雨来到江屋组逐户察灾时,看到住在海拔600米山坡上的村民查之胜,住在建于四十年代的砖瓦房,极为不安。在之前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再次耐心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才将她及时地转移到中麦老村部,进行妥善安置,得以化险为夷。

  在牛镇严姜村,镇村干部多次动员石桂花老人转移,遭到老人晚辈的不配合。当本村党员曹双根知情后,主动上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传统文化孝道上谆谆劝导,最终得到了理解和配合,及时将石桂花老人进行了转移就近安置。

  在弥陀镇,田家村20多名年轻党员走进农户家中,手拿防汛减灾宣传单,广泛宣传防汛减灾科学知识,仔细排查住房安全隐患,帮助受灾群众及时转移和安置,共排查村民住房270套,发现安全隐患86处,协助转移安置群众120人。尤其是身怀六甲的该村妇委会主任兼计生主任金林华,不顾怀孕6个多月的行动不便,毅然挺着大肚,撑着雨伞,始终坚持抗洪一线,深入农户,察看灾情,发放物资,及时转移安置危房户、地质灾害点村民53人。并积极参加该镇组织抢修长林村水毁河堤的生产自救活动,以尽微薄之力捐款救灾,充分展示了一位“巾帼党员”的精神风采。

  大雨倾盆,洪水来袭,先后引发了寺前镇22处新增地质灾害点,62户253人受灾,房屋受损。寺前国土所支部书记刘徐俊带领单位职工,坚守岗位,深入一线,走遍全镇15个村,巡回监测原有和新增的46处地质灾害点,在防洪抢险行动中挺起了一面时代先锋的大旗。7月2日,在桥冲村王屋组,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3户13人后,恰巧在当晚山体滑坡,本地农户成功避险。在林冲村象形小区,从7月4日早上4点起,刘徐俊不曾半刻懈怠,帮助农户整理行装,实现转移22户85人。对于全身瘫痪、无法行动的黄明志,刘徐俊就抱他下楼,途中用板车拉送,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许。

  主动除险抢险当好“战斗员”

  在大灾面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党旗的飘扬。广大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干在危险处”,只要一时险情不除,就一时不下“火线”。

  面对着日益高涨的洪水,徐桥创业圩告急,圩内的洪水排不了,圩外与长江相连的泊湖湖水倒灌。以创业村村委会主任汪华庆等20多名党员为“主力军”的“党员先锋队”以及6个小组的青壮年,立即鸣锣集合,第一时间集结赶赴现场抢险,成功封堵东坝管涌10余处,三天加高加固堤坝一米多高、400余多米长,筑起了一座力保安澜的“防洪墙”。

连续多日的强降水,给天华镇马庙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村级主干道马永公路沿线塌方10多处,桥梁崩塌一座,损毁两座。而马永公路永平段肩背河桥既是村部连接永平片的必经之道,也是永平组、戴岭组、吴埂组、麻石组通道连接的唯一之路,直接影响了近千人的出行和应急抢险。对此,该村迅速组织10多名男女党员组成“先锋突击队”,分成4个工作小组,冒着磅礴大雨,展开抢修便桥工作,为勇斗洪魔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歌。同样,在该镇黄苗村,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将“合格党员”的标签深深地印在了“脊梁骨”上。当老党员朱书元、朱书中在巡查中发现王岭组涵管堵塞、无法排泄洪水时,就立即找来铁锤、凿头等工具,冒雨奋战五、六个小时,直至将石摆凿穿,使洪水顺利排出;当黄苗水库上游的皂角水泥公路底层的土方多处被洗劫一空、山体滑坡导致多地无法通行时,党员朱桂群、胡卫华带头进行生产自救,一边积极清除路障,一边转移安置群众,甚至在踏灾巡查路途中,还突遇山体滑坡,险些被埋在泥石流中,幸免于难。在城西乡,幸福村老党员黄礼保在几天的大雨之中,忙里忙外,身体力行,不仅第一时间为本村境内出现险情的古路河河堤及时参与抢险,灌沙包,扛沙包,加固河堤,而且还主动增援隔壁的界址村,清理山体塌方,疏通道路,保障通行。

  在晋熙镇,花亭湖村党总支一班人和国土分局党员一起,在对殷冲组的暴雨险情排查中,及时发现了一处重大的山体裂缝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于7月4日清晨四点突然大面积滑坡,造成通往花亭湖的旅游通道受阻。幸好提前一天转移了10户45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在小池镇,由红星村党总支41多名党员组成的“青年党员防汛救灾突击队”分成三片,随时闪现在险情一线,清理公路塌方路障,及时疏通水毁沟渠,紧急转移受灾群众;在百里镇,当7月3日傍晚6时叶榜村响水崖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库边山体发生垮塌迹象且出现了长50多米、宽10多厘米的裂缝时,该村总支书记、县人大代表程振浪紧急组织村两委干部赶到现场,立马将受到威胁的14户56名群众全部疏散撤离外,毫不犹豫地处置险情,加强大坝值守巡堤,确保了水库安全。

  时刻心系大灾当好“服务员”

  人们常说:“细微处见精神”。尤其在是抗洪抢险的大灾中,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不论是能干的还是不能动的,人人都心系洪灾、心系群众,默默奉献,主动为抗洪救灾发一份光、发一份热,尽一份力、尽一份情。

  在汤泉乡,广大党员身先士卒,排查险情、转移群众、疏通道路,昼夜和群众们战斗在一起,为他们遮风挡雨、排忧解困,用实际行动在受灾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鲜艳的党旗。“大爷,别害怕,我背您过去!”金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殷长军在转移一户老人的过程中,二话不说就蹲下身子,背起了老人,稳健地行走在风雨中。这一背,不仅背起了老人的安全,而且背起的更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在江塘乡,随着滔滔长河水不断暴涨,当白云村甘河洲段长河大堤出现险情时,乡党委及时组织由20多名党员组成的“防汛抢险应急队”,全力抢险堵漏,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作战,确保了大堤安然无恙。而抢险的临时作战指挥部就设在距长河大堤之外一公里的徐?文老人家中。这位有着88岁高龄、50多年党龄的徐?文老人,尽管不能冲锋前线,但他和他60多岁的儿子一起忙着给一线抢险救灾人员端茶倒水,搞好后勤服务,深夜冒雨为一名在大堤巡查险情中突然感冒发烧的武警战士买药、烧水、泡脚,诠释了一位老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激励了坚守长河大堤的100多名党员干部的抗洪抢险斗志。

7月2日,一天的磅礴暴雨夹杂着电闪雷鸣,大石岭村民兵营长、党员张正华及时组织“防汛抢险救灾民兵应急分队”,不分日夜,团结一致,积极投入抗洪抢险之中,逐组逐户,排查农户危险住房,及时转移安置10多名群众,帮助村民清理屋内积水,搬运水淹物品;分工分片,行走山塘、水库、灌渠等重点水利设施,巡查除险,加固堤坝,尽到了一个党员的应尽之责。

  在新仓镇,当塔山村冷畈段长河大堤突发决堤险情后,现年50岁的党员王来友于7月2日晚开始,就一直开着自家的小车忙前忙后,载着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动员,帮助转移群众。7月3日5时,在帮助转移新河组同是97岁的姚美莲和五保老人严梅花时,为了方便老人上下车和确保运输途中安全,他主动将自己的面包车座椅就地拆除,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到镇卫生院安置。7月4日,他还积极参加封堵决口的“保卫战”,在打桩抢险时,被旁边掉下的树枝戳伤了右眼,才割舍不下地被送进了市立医院,接受治疗。

  不仅如此,全县还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防汛抢险、抗洪救灾面前,风里来、雨里去,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自身得失,无怨无悔,成为广大群众心中的“主心骨”,成为防汛抗洪抢险中的“主力军”。(刘辉)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联通大厦98号四楼 电话:0556-5501315 传真:0556-5501315
版权所有:安徽省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15058号-1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118号